今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又一次在浦江之畔拉开帷幕。本届大会将围绕“人类、科技、产业、城市、未来”五大元素,以元宇宙为切入点,深度演绎“智联世界,元生无界”的会议主题。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企业数全国占比达到30%。目前,上海、杭州、合肥、苏州等城市均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沪浙苏皖协同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并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两大算力集群。可以说,人工智能在沪苏浙皖一直很“燃”。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跨域联动发展
科大讯飞推出的AI项目“基于认知诊断的自适应学习关键技术与应用”,已经入围2022 SAIL奖TOP30榜单,将角逐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奖项SAIL奖。
五年间“满勤”参会的科大讯飞,参与并见证着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承担着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重任。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三省一市牵头成立四条产值超万亿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其中,安徽省牵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由科大讯飞担任理事长单位。
两年来,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在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创新应用、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联盟集聚政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体系,而科大讯飞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走向长三角。
“讯飞先后与杭州市、苏州市、南京市、上海市等长三角地区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已经实现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一批各行业的示范场景,从长三角地区向全国推广。”科大讯飞有关负责人说,依托长三角区域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基础,正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产业化落地。
基于科大讯飞服务支撑的长宁教育数字基座
同时,讯飞开放平台在长三角已聚集超过76.7万支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36.4万个,开放技术能力498项,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落地。“此外,科大讯飞还在长三角积极布局创新机构,与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联合攻关,进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
这样的跨省市合作还有很多。在合肥高新区管委会里,有一台安徽集萃智造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消毒机器人,实现360度无死角自主消杀,以此增强政务大厅空间防疫消杀力度。据了解,安徽集萃智造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与合肥高新区共同发起,是一家专业性研发、生产、销售智能机器人与室内无人车核心部件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并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集萃智造研制的消毒机器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集中优势资源
算力是人工智能三要素之一,是人工智能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让人工智能进一步产业化、变得更“聪明”,还要看算力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调度长三角先进算力,为长三角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撑,2020年9月,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在合肥宣布成立,上海超算中心、苏州超算中心、昆山超算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集中优势资源,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服务科技创新,加速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复函同意长三角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长三角枢纽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复函要求围绕两个数据中心集群,抓紧优化算力布局,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根据《芜湖市“十四五”数字芜湖建设规划》,芜湖将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芜湖集群建设,构建城市云计算中心集群,协同拓展承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企业的存算服务等。其中明确,要把芜湖集群建设成为连接成渝节点和全国“东数西算”的重要通道,打造长三角地区存算供给中心,重点发展支撑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实时游戏、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抵近一线、高频实时交互性的数据中心等。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探索政策创新
人工智能既是沪苏浙皖的优势产业,更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力点。如何建设人工智能“高地”,长三角在政策创新方面也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草案着重发挥上海市生态优势,破解发展中的问题瓶颈,从地方性法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
征求意见稿共六章七十条,包括总则、基本要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和附则,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长三角。比如《条例》提出,要推动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条例》总则部分也有两条与长三角相关。
第十条(区域合作)
本市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探索共同推进跨区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衔接、技术标准互认、关键领域测试数据共享互认、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等工作。
第十三条(东数西算和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本市按照国家部署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协同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打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算力、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算力需求。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杭州围绕产业发展、数据开放与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也开展了政策先行先试,比如出台《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和《若干政策》。
此外,上海市经信委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的《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政策,也在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