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高新区西安银行信息化中心大楼,一种令人震撼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整面墙的运营监控大屏上集中展示着海量实时数据。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不停回应着各业务渠道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技术支撑。
步入中央机房,超过1500平方米的机房内,近百个机柜整齐排列,各类指示灯交替闪烁,这里承担着西安银行两百余套IT系统全年不间断的稳定运行,系统可用率常年维持在99.89%,支撑着每日近千万件业务交易的运行。每当节假日或重要活动日,该中心内更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金融科技人用他们的付出与担当,践行着“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承诺。
这个庞大的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就是西安人“自己的银行”——西安银行的科技部。这里自主研发并上线了诸多业内首发的金融科技产品,助力数字西安、智慧城市建设,也为古城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着科技与金融的保障。
科技感满满的西安银行信息化中心。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场景金融融入市民生活
以前,西安市民缴纳房屋维修资金需要去房管局或银行柜台。如今不用跑腿,在手机屏幕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搞定”。
近日,市民崔女士通过西安银行线上渠道办理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存,足不出户即可收到一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电子票据。
自2022年2月争取到首批电子票据试点行资格以来,西安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第一时间完成了相关系统的对接开发。作为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电子票据首批试点行,西安银行于4月1日协助市住建局成功开立了全市首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电子票据,这也标志着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存数字化改革“最后一公里”彻底打通。
此举是住建部门与金融机构“政银”合作,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一次尝试和突破,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实实在在给百姓带来了便利。
“我行主动响应西安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坚持服务本地、服务市民的工作理念,全面开放自身金融科技能力,持续在便民、交通、政务、医疗、文旅、社区和教育七大场景拓宽业务布局,将产品、银行账户、服务能力与客户生活和工作场景深度融合,探索打造场景金融新模式。”西安银行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气转凉,采暖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足不出户便捷缴纳取暖费,西安银行搭建了“西银热力云缴费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群体一键便捷缴费,商户后台实时对账等业务。目前西安、渭南、铜川、延安的近50万户居民均可享受热力线上缴费服务。
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智慧社区有力推动着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转型。目前,西安银行已为400余个社区的50万市民提供智慧服务。其中,西安银行联合安居集团打造的“安居小筑”——智能化物业+租户服务平台,在安居集团下属的11家物业公司已全面投入使用,服务覆盖66个社区,近10万出租户,对全市住房保障、人才安居和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西安正处在网络强市、数字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叠加期和关键发展期,西安银行大力推动便民缴费、智慧文旅、智慧政务等重点场景搭建,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消费便民服务场景,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场景需求。
数字化赋能金融服务
移动金融带来新体验
谈起线上金融产品带来的便利,陕西某能源有限公司财务专员很有感触。
2021年12月底疫情发生,作为雁塔区一家能源设备保障供应商,这家能源有限公司要为雁塔区多个集中供热点供应相关物资。但公司年底资金紧张,而疫情期间的热力保障又迫在眉睫,正在公司上下焦急万分之时,西安银行帮助其通过“西银E贴”线上贴现。客户全程通过网银操作,从申请贴现到资金入账全程仅用时3分钟,从而顺利保障了设备的正常采购和供应。据了解,“西银E贴”是西安银行于2021年上线的陕西省内金融法人机构首个线上贴现产品,极大缓解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新冠疫情的发生,凸显了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凭借互联网贷款业务自有大数据风控体系荣获“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突破奖”的西安银行,从2017年起,就在区域内率先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同时,也着手搭建了自有线上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整个风控体系从风险数据治理、风控策略制定、风控模型构建、决策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入手,目前已构建各项互联网贷款产品差异化授信审批模型,并搭建了包含风险决策引擎、特征衍生平台、BI报表平台等系统平台,实现了风险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风险特征的高效衍生、风控策略的快速部署以及风控效果的实时监控,极大提升了西安银行线上业务的风险控制核心能力及自主可控水平。
金融科技助推城市能级提升
数字人民币“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2020年11月25日西安被确定为数字人民币第二批试点地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联合西安市政府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文化旅游、政务服务、居民生活、大学校园、商业连锁、示范街区、大型活动、普惠金融等多个领域应用,创新试点也取得了突破。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在西安新城区东新街数字人民币示范街区,市民李女士跟她的朋友们在美美地吃了一顿烤肉后尝试了数字人民币这种新的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无需网络也能支付,真的快捷安全又省心。”在“尝鲜”之后,李女士对数字人民币支付连连称赞。
东新街是西安夜经济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为了实现数字人民币本地特色应用场景落地,西安银行新城支行联合新城区政府,为东新街地区以夜市餐饮为主的第一批近50家试点商户开通了数字人民币收付款服务。东新街数字人民币示范街区也成为了新城区首个数字人民币示范街区和特色夜市。
目前,西安银行已为自来水费缴纳、热力缴费、餐饮等场景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还建设了西安首个数字人民币示范步行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出租车收款服务等多个本地特色场景。
金融科研中心逐渐壮大
数字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以金融科技之力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建设的同时,西安银行科技部也从一个仅能支撑银行业务运行的小部门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金融科技研发中心。目前,西安银行科技部下设研发中心、运维中心及互联网金融部,下辖IT架构、PMO、需求/质量、交互/体验、线上/线下业务、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等20余个专业团队,超过500余名科技人员为其提供全天候7×24小时的技术支撑。
“用‘工程师文化’,善用人、留住人、培养人是我们科技部的人才发展理念,也是我们科技创新发展的原动力。”西安银行科技部员工介绍说。近年来,西安银行借鉴行业先进理念,部门内培养“工程师”文化,在项目建设中引入容错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培养了一大批适应银行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复合型科技专家。大批精通IT技术、了解金融业务的核心人才持续支撑着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科技正步入数智化时代,在科技赋能引领下,数字化银行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愈加突出。未来该行将全力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建设、数字化经营激活、金融服务智慧、数字生态场景建设七个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持续增强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能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金融+生态”融合发展、“数据+智能”创新化应用的经营新模式,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为西安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和输出更大的动能。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赫
西安金融全媒体工作站 李猛
图: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Mia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