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 图据新华社
AI模仿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风所生成的一幅人物肖像画《下一个伦勃朗》
机器人作画图 据新华社
创作一幅AI抽象油画需要多长时间?一小时?一分钟?答案是:一秒钟。在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数据智能与计算艺术实验室里,李茂博士用一台笔记本电脑调出一张秋日红叶的风景照片,然后轻点鼠标,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电脑就根据照片色彩内容“创作”了一幅暗红色为主调,以方形为主要图案的抽象画……随着科技的进步,AI绘画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走入人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一场关于AI绘画的热议也在艺术圈中持续展开:AI绘画是否是人类情感的表达?AI绘画是艺术吗?
◆ 缘起
世界级艺术品拍卖殿堂拍出第一幅AI作品
1968年,当毕加索说“计算机没有什么用处。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你答案”时,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在50年后的2018年,由AI创作的肖像画首次进入了拍卖行,在世界级艺术品拍卖殿堂佳士得拍出43.2万美元的高价(约合人民币300万元),超出预估价40倍,甚至 “碾压”同场毕加索自己的作品。该画名为《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由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创作。他们通过AI算法在帆布上作画,并用一个数学方程式在画作的右下角署名。
AI绘画发展方兴未艾,AI绘画与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AI绘画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四川省美协策展委员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吴永强认为,AI绘画就是人工智能绘画。AI绘画是基于“神经网络软件”来进行工作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用户在海量收集人类已有图像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和识别,然后生成新图像。他说,“从2016年到2017年间,巴黎的艺术团队Obvious收集了一万五千幅从14世纪到20世纪的经典肖像画,然后利用一种更新的神经网络软件——生成式对抗网络(简称GAN算法)——对它们进行处理,终于制作出了一个AI肖像画系列,其中《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在佳士得拍卖成功,引起了巨大关注和争议。”
◆ 发展
科技让艺术世界意外连连
科技的发展给艺术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在2020年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AI艺术专场上,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后高峰展示了他和团队花费6年时间研发的一款AI绘画系统——道子。无论是道子模仿著名艺术家作品生成的水墨画《齐白石虾》《徐悲鸿马》《黄宾虹山水画》,还是借助机械臂在伞面上画出的水墨画,都达到了与人类艺术家的作品难以分辨的程度。
同样致力于AI艺术研究的是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数据智能与计算艺术实验室团队,团队负责人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吕建成教授。实验室计算艺术研究组依托学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智能绘画、智能诗词、智能音乐等多个艺术相关领域的创作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结合认知科学与计算机前沿技术的艺术创作研究。
作为计算艺术小组成员,李茂本人一直在从事艺术创作,从2010年前后开始尝试利用计算进行绘画创作的研究。在他看来,AI绘画不会替代传统的绘画艺术,而是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人类的想象往往具有局限性,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能够突破传统美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对视觉艺术的创新形成的阻碍。计算机因为技术与工具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人类的创作与想象能力以及文化和环境的限制,免受这些影响,其结果可能是从未见过的、无法想象的图像,给艺术创作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
吴永强认为,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地改观着艺术的面貌和生存方式。艺术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意外连连,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陷入迷茫。在这种情势下,艺术与科技如何和谐相处?的确难以得到答案。也许,存在主义者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这意味着,我们只能在行动中认知,让事态来作出回答。
◆ 未来
AI绘画将势不可挡
从2015年美国程序员兼艺术家罗比·巴拉特利用GAN算法开始生成AI图像、并把其源代码和数据免费分享到网上以来,“AI+艺术”迅速形成浪潮。《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在佳士得高价成交更是形成了激励效应。美国杜克大学的数据科学计划(+Data Science)于2019年初便举行了一个AI艺术比赛;Twitter上开辟了一个神经网络艺术家创意社区,每天人潮涌动,十分活跃;主流艺术家也纷纷使用AI进行创作;各种大型展览、各种委托定件和拍卖活动方兴未艾。虽然一直面临争议,但AI绘画似乎已经势不可挡,从各个方面冲击着传统绘画的地盘。
吴永强表示,AI绘画可算是迄今为止人类科技所提供的最便利的图像生成手段,因而也是最没有门槛的艺术体验手段,例如,利用Nvidia Canvas软件,只要给出一个粗陋的轮廓,或一个大概的想法,人人都能够立即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像,甚至收获一串意外惊喜。这正好应合了当代艺术的价值方向,即破除艺术家与普通人的界限,人人皆为艺术家。因此,就扩大艺术的群众性基础并将艺术之福祉回馈于群众而言,AI绘画有着无限的潜能。“这种情况也似乎可以辅助证明,当代艺术并非观念先行的产物,而存在着某种客观的历史逻辑。在不得不继续把AI绘画为‘艺术与科技’问题所带来的新困境留待艺术哲学加以解决之外,如果我们暂时忘掉艺术的自有目的,AI绘画就将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动人心魄的意义前景,那就是生活的意义。”
与此同时,吴永强也坚信,虽然新技术的时代大潮蜂拥而至,但传统艺术仍然不会消失。“这就像摄影未曾取代绘画,电影、电视和影像艺术也没有导致绘画消失一样。绘画最终并没有死亡,它不但维持了广大的受众,而且在新表现主义绘画那里还卷土重来,创造出新的繁荣。”他说,只要人的肉身还存在,人类就会有对肉身感知、表达的持续渴望,其结果是手工、手感将会反复地焕发生机,让传统的作画方式不断地回到艺术领域收复失地。“这是人的本能,本能的东西怎么会轻易消失?”
吕建成教授认为,AI艺术目前还主要处于借助计算机工具来表现人的创新、想法和情感的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AI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在于,艺术的创意、想法和情感,部分或者全部由机器所产生,即机器具有“灵感”。因此他相信“AI艺术将成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领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来源:锦观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