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29日讯(记者 彭瑶)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其间,全球政企学研各领域代表聚焦人工智能(AI)发展,探讨如何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
AI将扩展到更广泛领域
根据预测,到2025年AI在智能手机、PC(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汽车和物联网等细分市场上的应用率将从2018年的不到10%增长至近100%。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技术许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钱堃希望,能凭借技术创新、全球化规模和生态系统赋能,让混合AI成为现实,将AI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为用户带来更深入的体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大模型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以大模型为关键驱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创造可观的增量价值,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深刻变革。“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具有一定基础,应发挥应用场景优势,进一步深耕垂直领域,打造金融、医疗、电力等领域的专业大模型,以高质量应用和数据反馈实现技术优化,帮助大模型迭代升级,建好AI生态。”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制造业经历着快速转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成为主题。”英国标准协会英国-中国商业环境计划主任克里斯·布朗预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将有五个主题方向,包括供应链评估和优化、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符合伦理的产品开发、智能和可持续制造以及人机共存。“在人工智能促使的制造业转型中,人类需向机器学习,更要思考如何与之共存,而不是让机器代替人类。”
实现“安全可控”要坚持“以人为本”
360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大模型实现“安全可控”的关键在于要坚持“辅助模式”,将大模型定位为企业和员工的助手,作为“副驾驶”角色提供帮助,让人的意志在整个决策回路中起到关键作用。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演进必须符合社会规范,为人类带来更多美好。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必须坚守社会责任感。
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阿莫认为,建立一个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系统,要考虑数据隐私与安全、透明度、责任与问责、稳健性和弹性等因素。应建立道德框架,并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优先考虑人类福祉,为推动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共建人工智能治理机制
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张维为看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可以从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中汲取智慧。“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辩证思维传统,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新事物,往往以具有前瞻性的趋利避害的辩证思维加以对待,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一面,减少其有害的一面;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互联网治理和人工智能发展都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印象笔记董事长兼CEO唐毅指出,在全力发展AI、大模型的同时,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政策,是确保数据权属和滥用现象得到控制的关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为人工智能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沈健表示,各国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推动健全各方参与协同共治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指出,要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探索人工智能治理良策,共促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庄荣文建议,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平等包容的数字世界。把握时代机遇,弥合数字鸿沟,充分尊重并保障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差异化多样化诉求,积极践行“智能向善”,推动人工智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坚持革故鼎新,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世界。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强化创新合作,凝聚创新合力,调动多主体参与,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和衷共济,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提升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治理能力,树立共同安全理念,加强网络安全对话合作,践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数字文明建设筑牢安全屏障。
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公平正义的数字世界。深化互信共治,加强人工智能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交流与协作,携手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变革和规则制定,共同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治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综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等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