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方案》的发布能够让上海走在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成为重要的研发和国际合作枢纽。这一策略会推动技术创新浪潮和应用落地,还有可能吸引资金流入和专业人才汇聚,为整个经济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可能会首先在政务、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领域展现出明显的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这将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应用落地。”
区块链进入大规模跨领域的应用爆发阶段,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各种应用场景量身打造解决方案。
9月26日,《上海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行动方案》提出,以适度超前探索建立新一代开放许可链技术体系为主线,以区块链新型体系架构、资源调度与管控、信任增强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与开放协同为推进路径,聚焦基础软硬件、体系架构、资源调度、安全管控、信任增强五大技术领域,提出26项攻关任务。
“《行动方案》的发布能够让上海走在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成为重要的研发和国际合作枢纽。这一策略会推动技术创新浪潮和应用落地,还有可能吸引资金流入和专业人才汇聚,为整个经济生态注入新的活力。”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邹传伟及其团队分析称。
具体到三大主攻方向,Web3.0教育机构UWEB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于佳宁表示:“新型体系架构提供了硬件和算法的基础,资源调度与管控则围绕这一基础,提供了更为优化和人性化的设计和应用,而信任增强则是在此基础上,为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安全和可信的保障。
澎湃科技:怎么看《行动方案》的三大主攻方向(新型体系架构、资源调度与管控、信任增强)?为什么是这三项?
邹传伟:经过过去十几年的深化探索和不断创新,区块链正快速地从技术层面走向应用实践。我们正站在区块链大规模、跨领域应用的崭新起点。在这一进程中,三大关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体系架构的革新:为满足多元化场景的需求,必须构建安全、高效、可扩展的体系架构,为广泛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第二,资源调度与管理的策略:它是体系架构真正落地的关键,决定了资源如何有效流动与分配,以及应用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中稳健运行;第三,信任增强的策略:在数据驱动的时代,如何确保数据隐私、安全和完整性,成为系统健壮性的上层保障。综上所述,新型体系架构、资源调度与管理以及信任增强三者相辅相成,合力推动区块链技术走向更高峰,满足未来的性能、安全和多样化应用需求。
于佳宁:首先,新型体系架构的研发是为了建立一个更为安全、开放、高效且可扩展的区块链系统。通过这一方向的攻关,可以支持大规模应用的开放许可链网,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资源调度与管控的加强则旨在优化区块链底层系统,实现资源的通用抽象模型,以及提供存储访问、隐私保护、权限管理等通用中间件的开发。这会促进区块链应用的模块化设计和低代码开发,加速整个区块链应用生态的繁荣发展;第三,信任增强主要集中在隐私计算技术的研发上,这是为了解决区块链在数据流通、数字资产交易等方面的安全与信任问题。通过信任增强,可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应用方面的广泛实施和试点。
可以说这三大主攻方向互为补充,共同构建。新型体系架构提供了硬件和算法的基础,资源调度与管控则围绕这一基础,提供了更为优化和人性化的设计和应用,而信任增强则是在此基础上,为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安全和可信的保障。
澎湃科技:《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区块链体系安全、密码算法等基础理论以及区块链专用处理器、智能合约、跨链、新型存储、隐私计算、监管等技术领域,加快实现创新突破。如何看这几项工作里的重点和难点?
于佳宁:其中,密码算法和区块链体系安全可能属于最核心的方面。因为无论是智能合约、跨链技术还是新型存储,其所有的运作都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区块链体系和高度安全的密码算法来保障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只有构建了安全可靠的基础体系,其他技术和应用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实现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区块链技术向前发展。
相对困难的可能是隐私计算。隐私计算技术需要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的可用性,这在技术上需要解决大量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区块链领域的监管也是一大难题。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快速演进加剧了监管的困难。在多变的技术环境中,政策制定者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往往当一项法规或政策出台时,相关的技术可能已经产生了新的变革,使得现有的法规和政策变得不再适用;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在创新和安全之间寻找平衡,以确保既可以有效地监管和管理潜在风险,又不会阻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邹传伟:区块链进入大规模跨领域的应用爆发阶段,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各种应用场景量身打造解决方案。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其特定的需求和挑战。例如,当考虑大规模的应用时,用户的身份验证以及商业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追求高效的交易和协作时,我们不仅要确保数据在交易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同时还需要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为了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区块链体系架构。这一架构不仅要包含针对区块链的专用处理器来提供计算支持,还要结合前沿的密码学技术来保证数据安全,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自动化各种合同和交易,通过高效的存储方法保障数据的持久性和完整性,同时采用隐私计算技术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处理。此外,为了确保区块链在各种环境下的合法合规应用,合适的监管技术和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总之,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并不是一个单一技术所能实现的,它需要众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多学科的结合,为不同场景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澎湃科技:文件提到“以适度超前探索建立新一代开放许可链技术体系为主线”,怎么理解这个“适度超前”的含义?
于佳宁:“适度超前”可能意味着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采取更为前瞻性、创新性的策略,但同时也要保持实际和可行,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形成实际的产值。
适度超前的探索是为了应对当前区块链领域中众多的挑战和问题。目前,区块链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安全性、可扩展性、隐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开放许可链的场景下,如何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同时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以及用户隐私的保护,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还面临诸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在保持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合规性和可行性也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邹传伟:新一代开放许可链技术体系发展和迭代很快,上海要努力处在技术研发的前沿位置,所以要“超前”,但没有必要也不能面面俱到,而要重点攻坚,聚焦于新型体系架构、资源调度与管控和信任增强这三个方向,所以要“适度”。
澎湃科技:《行动方案》里最引起你关注的是哪一点?
邹传伟:《行动方案》里提到的五个重点任务是最吸引我的一点,其中的安全管控和信任增强技术不仅是为了解决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和市场的需求,确保区块链技术在各种场景中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这两方面都涉及到区块链的核心问题:如何在保证安全性和隐私的同时,提供高效的服务。
于佳宁:我个人觉得最引人关注的是新型体系架构的开发和实施。这个方向不仅仅关注区块链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更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前沿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涉及到基础软硬件技术、安全计算芯片、专用加速芯片等多个层面。这些都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这个方向的研究发展将有望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扩展、更具监管友好性的区块链系统架构,这对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的开放许可链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更可以构建支撑大规模应用的开放许可链网,并实现自主技术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主流国际标准中的实质性占位。
这一方向的深入研究和成功实施,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区块链面临的多个技术问题,也将有助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未来元宇宙的发展,以及政务、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数据要素流通等关键领域的应用。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望看到区块链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澎湃科技:《行动方案》发布后可能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实际影响?
邹传伟:《行动方案》的发布能够让上海走在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成为重要的研发和国际合作枢纽。这一策略会推动技术创新浪潮和应用落地,还有可能吸引资金流入和专业人才汇聚,为整个经济生态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预期会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出台,以确保技术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长远来看,这一方案将进一步巩固上海在全球数字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于佳宁:《行动方案》的发布和实施将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带来深远的变化与影响,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此方案很可能会吸引国内外的区块链研发企业、创业团队和专家学者聚焦上海,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心。这不仅有助于加速技术突破,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其次,从技术应用的角度,上海可能会首先在政务、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关键领域展现出明显的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这将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应用落地。
此外,教育和研究也将受益。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上海的深度研究与应用,预期上海的高等教育机构会增加更多与区块链相关的课程和研究项目,培养更多的区块链技术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从监管和安全的角度看,这个方案强调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友好性和安全性,这意味着上海将采用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方法来制定和实施与区块链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最后,此方案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中国可能会在全球数字经济和技术革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与其他技术强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