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启了2023年以来第二次降息,其中1年期MLF中标利率从2.65%下调至2.5%,7天逆回购利率从1.90%下调至1.8%。此次MLF利率降幅大于7天逆回购利率,有望引导LPR加速下行,从而使得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下降,实现加速发展。
本次央行降息的时间节点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都超出了预期。今年6月中旬,央行对1年期MLF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均下调了10个基点,仅仅两个月之后,央行再次下调相关利率,并且1年期MLF下调幅度更大,释放了强化逆周期调节、提振信心以及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在降息的加持之下,更多的金融资源将流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也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营商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从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不过,受全球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以及部分国家正在推动的“脱钩断链”的影响,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困难。
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下滑明显,一些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中国有大量中小企业从事外贸相关业务,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不振,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资源,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的试图将市场从国外转移到国内,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总体上看,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并不友好,商品价格走势低迷。这也可以从统计局的数据上看出,比如,PPI已经连续9个月下跌。
另一方面,个别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暴雷”现象,这些企业在向金融机构借贷的同时,拖欠了大量中小企业的款项,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
同时,中小企业大多提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或服务,当前人力、物流等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它们的盈利空间。就业情况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晴雨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加大对它们的金融资源支持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往往处于经济体系的边缘或者末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最敏感,同时也容易受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鉴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经济活力以及居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每个国家都会高度重视、优化其发展环境。近日,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提出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60万亿元人民币,随着本次LPR再次降低10个基点,每年为中小企业节省的利息将达数百亿。中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活力足、发展潜力大,金融机构如果能够提高对经济发展规律、高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那么就会发现中小微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释放信贷空间,这会极大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供应链的安全。
央行降低利率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重要基础,要想达到好的效果还需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支持。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企业的贷款利率降幅明显,比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不过从贷款结构来看,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仍然较高,遭遇“融资歧视”的情况时有发生,大量与民生关系密切的中小企业仍然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加剧的形势下,金融机构提高政治站位和自身业务能力,将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领域,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央行降息为企业融资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商业银行也要优化贷款标准,从真正有利于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的角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卞永祖 《管理现代化》杂志 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