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密研究 >  正文
张文魁:小微企业发展成当务之急,构建聚合生态圈是方向
发布日期:2023-08-30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认为,二十大报告对我国高质量发展作了最新部署,下一步要按二十大精神,实现经济合理增长,重心应该放在进一步畅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循环互促上,需求侧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供给侧的当务之急是要助力小微企业运营和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您看来,我国目前稳定经济大盘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张文魁:超过1.6亿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大盘的基石,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前供给侧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微型企业,此次也得到了二十大报告的关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从全局来看,我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2019年中国人均GDP登上1万美元的台阶,目前正前行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征途上。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需要具有外向竞争的大企业作为“踏板企业”完成登梯,也需要中小微企业的高速发展夯实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大量中小微企业的涌现,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踏板企业”往往是新兴企业和民营企业,它们是从中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而来。

没有不断涌现的中小微企业,便不会有不断崛起的新兴大企业,踏板就难以铸成。只有重视如何让中小微企业继续大量涌现,才会为踏板大企业提供足够的后备军和种子选手,经济增长之梯才会一级一级向上接续。同时,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包括那些个体工商户,都是民生型企业,它们衰微下去,民生如何维护和改善?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要如何解决?

张文魁:从中长期来看,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遵循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同时需要在产业创新生态圈、在产居创聚合圈中享受良好发展环境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当然国家要给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所以二十大报告比以前历次党代会报告多了一句话: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产业创新生态圈、产居创聚合圈与简单的产业集群不同,需要聚集产、学、研、投等多维度因素,集群单体越来越难以独立发展,由多个集群单体相互联系和组合而成的集群系列更具有黏合力,从而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产业链和创新网分别是集群系列的表层与深层联结纽带。

在生态圈、聚合圈中,外向竞争的踏板大企业尤其重要,它们与中小微企业共同形成生态,当然也随时可能互换位置。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拥有不少外向竞争的大企业,这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它们作为生态圈集群的“圈主”,已在发挥相应的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听起来这对地方政府也提出了较高的行政管理要求。

张文魁:未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区域发展的竞争,一定会有新方式、新方法,也一定会有新赢家、新输家。未来的赢家,必将是那些能巧妙地将创新和产业在本地区紧密协同组合起来,并能形成由产业链和创新网组成的新型生态圈、聚合圈的地区。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不局限于可量化的营商环境指标的比拼。正如我在《稳增长》书中所写,还需要地方政府对投资者、创新者和运营企业提供个性化与全程化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又不能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整洁优美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方面下功夫;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动区域治理的现代化,形成法治化的社会,从而使社会资本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而不是去用政府之手搞产能管理、供需匹配之类的事情。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需要让市场自己去解决,而非政策决定。产能过剩或不足问题,也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进行优化,政府限制进入的办法就如同“移动打靶”,很难打中。

记者 姜樊 编辑 李梦涵 校对 卢茜

张文魁:小微企业发展成当务之急,构建聚合生态圈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