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棕宝
中小企业距离“专精特新”企业到底有多远?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企赋能平台输出的企业核心能力评测报告,或将提供参考答案。在近日举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工联院)联合首批创新生态伙伴,发布“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企赋能平台1.0”。
“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工联院联合多方力量,推出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企赋能平台,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宽了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之路。”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表示。
规模效益日益增长
当前,我国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的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稳链强链作用日益突出,在支撑经济增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指出,我们国家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足以凸显搞好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了80万亿元。可喜的是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直以来,国家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特别是注重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优质中小企业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推动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联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省市正在持续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9000家,已培育单项冠军企业1200多家。
发展痛点卡点突出
在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亮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它们所面对的痛点需求。鲁春丛认为,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强弱不自知、商机不明确、资金不充裕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专业领域难深耕,创新研发资金配套不足。专精特新企业由于研发投入大、试错成本高、成果转化周期长等特性,资金需求明显高于同等规模传统企业,一旦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双重压力,加上融资难融资贵,部分企业在深耕专业领域上虽有计划,但因资金压力不得不搁浅。
二是创新能力难提升,高端技术人才短缺。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与行业巨头相比存在明显劣势,高层次人才、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专才引进难,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已成制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瓶颈。
三是研发成果难推广,多元市场开拓欠佳。国内部分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领先产品仍有一定差距,且在产品认证、进入供应商目录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碍,导致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出现“不敢用”“不愿用”情况。
四是集群优势难发挥,产业协同创新偏弱。专精特新企业大部分聚焦产业链某个环节和某个产品,虽积极参与产业链协同,但在深耕专业领域、与龙头企业形成匹配稳定的专业化协作体系,以及构建技术领跑、标准化优势等方面待提升,产业协同联动发展还有一定欠缺。
鲁春丛表示,面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痛点和卡点难题,亟需发挥技术治理的手段和作用,聚全国之力、统筹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企赋能平台破解难题
一键登录平台,选择测评方式并提供业务、管理等过程数据信息,便可测出一份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诊断分析报告,构建出“一企一卡”的企业画像,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是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企赋能平台提供的应用场景之一。据悉,该平台包括企业核心能力诊断评估、企业公共服务和政府产业大脑三大系统。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所长陈杰浩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以上功能的实现依托海量数据、专精特新“企业DNA库”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核心能力数字化赋能诊断评估的标准》体系。工联院联合创新生态合作伙伴通过对全国6000多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支撑制定了这套标准化、全覆盖的科学诊断体系。该体系以企业能力提升需求为导向,设置9个一级能力板块指标、88个二级能力模块指标、365个三级能力组件指标以及1512项四级能力要素指标。“这样的细颗粒度指标模型,可以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服务及治理方案;而对于致力于成为精特新的企业则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为企业明确努力方向。”陈杰浩评价道。
鲁春丛阐释,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工联院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各方优势资源,与首批创新生态合作伙伴深入调研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及需求,推出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企赋能平台,并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模式”。该工作体系以“国家战略、产业布局、市场运作、资本驱动、专家引导”为方针,从需求侧出发,以诊断为切入,以数据为驱动,以政府精准施策为手段,以企业核心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创新模式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鲁春丛介绍,当前,工联院联合首批创新生态合作伙伴已形成了一个国家级强企赋能平台、一个企业核心能力诊断北京市地方标准和一套定制化企业诊断报告组成的“三个一”工作成果。该模式以北京为依托,在全国多个区域开展试点工作,已经对8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了评估诊断。
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企赋能平台有望充分挖掘海量工业数据价值,应用大模型技术,为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之路。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