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夏丹 周琳子 章慧聪
6月2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 “中小微企业日”,至今已有7个年头。
虽然这个节日十分“低调”,但浙江格外重视。今年的这一天,浙江在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温州,举办“中小微企业日”系列主题活动,并特别邀请到德国“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及其率领的德国隐形冠军团队,走进温州,坦诚交流。
德国“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受邀温州发表主旨演讲
众所周知,浙江是中小微企业大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的特色优势和活力所在,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可是当下,它们的发展面临不小的困境,如何突围?对此,来自德国的西蒙教授和“冠军”企业们,会有怎样的建议呢?
01
日子艰难,中小微企业怎么过?
三年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同此凉热。除此之外,全球政局持续动荡,也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难以置身事外的中小微企业,日子尤其艰难。
即便工业强国德国,中小企业也正面临重重考验。
其一,行业分化愈发明显。
据西蒙教授的观察,德国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日子很不好过,他们正面对燃油汽车逐渐退出欧洲市场的巨大挑战。可是像新能源领域企业,如生产热泵的企业,它们的增长却非常迅速,甚至订单多到做不过来。
其二,能源价格高企,德国被动陷入“去工业化”的窘境。
西蒙教授透露,目前,在德国“去工业化”的讨论轰轰烈烈。由于俄乌战争持续影响,俄罗斯不再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导致欧洲市场能源价格非常高。与此同时,环保方面的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欧洲能源价格。这一矛盾,在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德国,表现最为尖锐。
当前,德国能源价格高企助推的产业转移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很多德国企业家都很担心这种趋势,因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可能会转去别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德国的工作岗位会逐渐减少。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中小微企业中同样存在。当前,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订单减少、出口下降,利润降低。同时,行业分化现象愈发严重,陷入困境的行业日子尤其艰难。此外,能源、人力等刚性成本支出居高难下。
可不论外部形势如何,最关键的问题是,当下中小微企业能做什么?
“我的建议是重新开始,继续努力。”西蒙教授说。
“此次和浙江的隐形冠军企业做交流,我感到,中德隐形冠军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共通点,那就是中德双方的企业家们都雄心勃勃,他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做到最佳,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军。”
虽然西蒙教授时隔三年再来中国,可此次是他第十多次到浙江。
可以说,他长期密切关注着浙江中小微企业,尤其是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他对浙江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充满信心。
不过他也提到,德国冠军企业在细分市场已经深耕了几十年,他们在某一细分领域已经有了绝对的地位,所以更多的是去沉淀品牌。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不少拥有非常强劲的实力,但他们希望能够尽快让产值增长,更快致富,如何兼具市场推广和产品深耕,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沉下心来打响品牌。
此外,依然需要鼓励更多中小微企业朝着隐形冠军的方向去努力。
他提到,中国想要涌现出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首先要让中小企业知道隐形冠军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比如可以通过培训的形式,或者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或者通过书籍去了解,或者像中德企业面对面交流等都是很好的办法,帮助中小企业了解成长为隐形冠军究竟需要往哪些方向努力。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交流正在快速恢复。在过去的2、3个月里,我在德国已经接待了6个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同时越来越多德国代表团也来到中国。”他说,这些变化应该足以让大家相信,合作的通道已经恢复,我们要有更多信心,用更多精力投入到让自己的企业重回正轨的事情上来。
02
产业转移 ,怎么看怎么做?
当下,迫于欧美国家对中国产业链“硬脱钩”和企业发展成本高企,使得部分产业出现加速转移的现象。这也让不少地方政府十分焦虑。
产业转移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应对?对此,站在全球视野的西蒙教授给出了另一种思路。
潮新闻记者专访西蒙教授
他谈到,由于国情不同、理念不同,中德两个国家的隐形冠军在选择的发展路径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全球化进程都比较快,他们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分支或者站点。对于隐形冠军企业来说,全球化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他也承认,全球化布局确实是需要时间的,并非能一蹴而就,德国的企业花了至少20-30年时间,做到了现在的程度。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这一方面才刚刚起步。
在谈到怎样才能成为隐形冠军企业时,西蒙教授觉得应该注重三点:一是要有立志做到最好的决心,二是要专注在产品的创新生产上,三是企业的全球化布局。
他特别强调全球化。“很多企业没有过海外投资的经验,对海外市场不了解,因此有顾虑。但企业一定要消除这些担心,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走出去,亲眼看一看海外的企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是什么样的。”
在他看来,产业转移是常态。比如他谈到当前德国的“去工业化”,对中国而言可能将是一个契机。因为许多德国工厂可能会把中国市场作为投资的下一站。
“其实,中国企业也可以抓住德国产业转型的契机,因为德国的老工业区关停后,土地资源会进一步释放,中国企业也可以找机会到德国去投资。现在已经有不少中国,甚至浙江的企业抓住机遇,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我们也很希望中国企业能到德国长期扎根发展。”他说。
西蒙教授还建议,下一步浙江应该更多引入外资。他表示,外资进驻,意味着会带来先进技术。同时,投资应该是双向的,浙江也要考虑更多出口。
相比货物出口,西蒙教授认为,浙江有必要转向向外投资的模式,也就是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未来的趋势,要做服务性出口服务,这一点上,政府可以多动动脑筋,推出一些具体举措。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德国出口货物中,大约有近四成是服务价值,包含了维护、安装、调试、运营、教育、培训等。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占比会低一些,还有很大的空间。
也就是说,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不但要全球化,还应该主动走向全球。
对于政府侧而言,与其忧虑产业转移,毋宁将重心放在更大力度招引优质外资。有出更有进,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迭代。
03
德国“冠军”,如何看浙江?
6月28日,一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深入温州,进行实地走访。
康奈集团是其中一站。康奈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蔡发荣,抓住难得的机会,同德国企业代表就电子商务、线下贸易,及中国鞋业产业链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交流中,我明显感受到了中欧、中德间的产业合作与企业良好发展势头。从企业层面来看,欧洲市场和德国市场有较好的消费潜力可以挖掘。“蔡发荣还告诉涌金君,公司同德国企业代表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后续将进一步展开合作交流。”
此外,德国冠军代表团还走访了温州的平台。“2004年开始,我便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很早便听说温州商人的传奇故事。”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图仕捷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Savas Tumis说,虽然这是他首次来到温州,但对于这座“企业家之城”慕名已久。
在他看来,温州企业和温州商人工作勤奋且热情,这本身就是成为“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内在因素。
Savas Tumis说,这几天的温州之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温州湾新区参观的多家高新企业。“我是工程师出身。当看到企业墙上贴满了专利证书,这让我很兴奋。我非常确信,这仅仅是温州高新技术领域的一小部分,未来他们将为温州和浙江在全球化浪潮中脱颖而出作出贡献。”Savas Tumis说。
对于温州滨江商务区的快速发展,德国SEVIX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Alexander Nicolai Ulrich感触颇深:“温州在人才引进以及人才培养上,就像温州的地名一样,很让人感到温暖(Warm),慷慨地为人才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Alexander Nicolai Ulrich说,温州给他的另一个印象便是规划先进,“就好比温州滨江商务区CBD,不仅规划得很棒,温州政府部门也在努力建设。这体现了这座城市对于蓬勃发展的冲劲和信心。”
此外,Alexander Nicolai Ulrich还提到,温州也是此次他们中国之行四座城市中,是西蒙教授认为的“商业生态系统”最直接体现的一座城市。
“以刚刚参观的温州环球商贸港为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易市场,更是集上下游产业链一体打通了整个供应链,形成了‘一键闭环’。这就是很多德国企业所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今天在温州找到了很好的实践案例。”
“德国‘冠军’的肯定,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抓住机会,与对方深入交流,找差距、找机会。”温州投促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小微企业强,浙江经济就强。长期以来,浙江格外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浙江新修订了《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在“助小扶微”的立法精神下,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给出“方案”。
此次温州市在全国率先创建“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
乐清智能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园 周仕根 摄
截至目前,浙江已经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435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6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7家。
不过,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朱玉看来,德国“隐形冠军”世界闻名,中国和德国等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在硬件上,关键是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上,中德之间相差整整一个“隐形冠军群”的距离。
而所谓距离,正是努力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