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记者 刘晓旭】“探讨中国企业如何把握资本市场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何前瞻性地在‘双循环’国家战略下,可能催生的新经济、新产业、新金融等新机遇和挑战,推进融结合与价值再造。”在近期召开的 2020(第三届)人大商学院年度金融论坛上,业内人士围绕“创新、升级、数智化‘双循环’”战略下的金融力量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新经济、新产业、新金融”发展内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国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把握“双循环”国家战略下,可能催生的新经济、新产业、新金融等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金融年会论坛研讨的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从举办这次年度金融论坛的背景方面谈到,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这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的顺畅,其中如何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成为下一步金融创新的关键突破方向。
对于如何把握“双循环”国家战略下,可能催生的新经济、新产业、新金融等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重点围绕此主题展开了发言。他重点提到了数字经济,数字化逻辑和金融逻辑发生着时代的作用, 将来金融力量和数字化力量会发生天翻地覆地影响。王忠民举例中提到了特斯拉、蔚来汽车、宁德时代等热门行业中的汽车赛道、电池赛道、光伏赛道等,这些赛道当中取胜的两个基本逻辑,其一是数字化的赛道当中,用数字化的思维、数字化的逻辑、数字化的拓展、数字化的技术进步、数字化的场景进去完成了整个赛道当中的根本性的变化。其二是连接即赋能,连接即生产,连接即扩大市场占有率。数字化可以让所有的连接者赋能永无止境、越来越便宜、越来越赋能、越来越方便的时候,就可以占领市场。数字化的逻辑,不仅是原有生产系统的快速替代,也是原有服务的替代和原有服务的快速迭代。王忠民重点强调,在中国资本市场如此的磅礴时,一定会让数字化的逻辑和新技术在此赛道中蓬勃发展。全球有市场的场景,我们在资本当中要运用;而且全球和国内之间形成有效的切换、有效的链接,才可以让资本和技术创新、商业进步、数字化进步。在每一笔钱、每一次融资和每一次交易当中获得资本和技术、资本和数字化的高度一致性,让时代的进步在资本市场、数字化产业逻辑和商业逻辑当中以百分之百接口的形式同步、同振、同量、同进步、同成长。
资本市场的力量
三十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应运而生。目前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世界的第二位,商品期货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目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业务,不断地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劲的资本市场。而公司治理以及未来的投资方向也成为本次论坛话题讨论的高潮。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也从资本市场,做了《资本的力量》的主题演讲。宋志平讲到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时提到资本市场的三个丰碑,一是1990年两个交易所开始,二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三是2019年是科创板注册制。现在大力推行注册制改革。正是因为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这些齐头并进的工作极大的鼓舞了资本市场,所以我们的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在稳中向好。另外,宋志平提到了影响资本市场的四个关系:第一是经济的基本面,第二是监管水平,第三是上市公司的质量,第四是投资者生态。到底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宋志平概括了五点特征:包括有规范的治理、突出主业、良好的业绩、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总之,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张牌,资本市场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底气和力量所在。
如何把握“双循环”战略下新机遇
三十年来,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大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目前上市公司已经超过4100家,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是中国最优秀企业的代表,他们或是行业细分龙头,或是区域翘楚,引领和带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如何治理以及未来的投资方向也成为核心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做了《从上市公司治理分类指数(2010-2020)看中国公司治理的变化发展》的主题演讲。对于公司治理,高明华谈到六点,一要有平等保护各类投资者的意识,淡化控制的观念;二是董事会独立性的问题;三是经理人市场;四是要加强内部控制;五是信息披露;六是高管薪酬增长与公司业绩增长保持一致,不要强调绝对值。总体上来说,一家公司重视还是不重视公司治理,体现在公司成熟还是不成熟,越重视公司治理,就意味着公司越成熟,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E金融学会执行会长刘子良也谈到,展望2021,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有许多确定性的机会。提出看好十大行业:包括有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能源和节能技术、5G和5G应用、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商业航天技术、工业机器人、大消费,消费升级和“双循环”,还有知识产权,最后谈到技术创新。把握这十大领域、十大方向未来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