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浙江经济比作一片蓝海,那么各类经济主体就是一个个劈波斩浪的弄潮儿,在奔涌不息的创新大潮中千帆竞进、砥砺前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大省浙江有底气、有方向——“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这次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定下目标。
具体怎么干?浙江也有很多大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备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还将审议表决《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这对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创新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浙江经济发展,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关注本次大会的专家、企业家纷纷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尽快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省政协委员、杭州利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敏认真翻阅着《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心情有些激动:“中小微企业是浙江民营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浙江拟出台这个条例,给我们所有民营企业增加了强大的信心。”
就如何优化我省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陈敏也带来了独特的见解,“应利用好浙江的民营经济大省优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尽快规划并落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方案。”
她建议,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要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陈敏举了杭州的例子:“‘多报合一’系统正式上线后,企业通过一次登录,可以完成市场监管、税务、人社、海关和商务相关部门的年报数据填报。”此外,她还提出,健全的产权制度、交易制度是企业赖以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制度,要强化营商环境法治化,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立法与执法“两手”都要抓
省人大代表、上海建纬(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沸也一直关注着《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的起草修订,并多次参与相关讨论座谈。
“条例通过倡导性立法的形式,从制度建设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保障上位法和国家要求在浙江落地落实。同时,相较于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本次条例(草案)将占浙企绝大多数的微型企业纳入适用范围,制定扶持措施,可以说正逢其时,也契合了浙江经济发展实际特点。”
令陈沸印象深刻的是《条例(草案)》中关于财政金融支持和数字赋能中小微企业的相关内容。“前者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避免企业生存因资金链断裂受到威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后者展示了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以数字化改革成果赋能民企发展的担当和智慧。”陈沸指出,在通过立法倡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理念的同时,执法水平也应不断提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财产和权益,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
“条例(草案)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关心爱护,将对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省人大代表、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观察到,代表们在审议条例(草案)时,经常围绕融资困境展开热烈讨论,反映了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普遍痛点所在。在他看来,比起直接干预,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服务更需要科学的引导。《条例(草案)》提出将普惠金融创新成效等作为考核评价或奖励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立法原则。
作为来自制造业的代表,陈凯还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对标国外内制造业先进城市,杭州产业布局值得进一步优化。比如,规划设计块状或带状经济布局,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相同类型产业企业、高端人才、基础设施等资源要素集聚,减轻沟通和物流成本。”
以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展的营商环境激发创造力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的闯劲就是全省的活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浙大城市学院经济系主任朱建安注意到,近期省市领导频频调研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给企业家鼓劲、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省两会期间审议《浙江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等一系列动作,正起到尊重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和支持平台经济更好地发挥促进就业和消费、衔接生产要素、助力创新等作用。
他认为,民营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经常是“拿命在拼”、赚了钱就买机器“滚动式发展”,抓住市场机会勤劳致富。政府要做的是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以及在产权上保护创新。“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展的营商环境,会引导最具有创造力的聪明大脑和最勤奋的劳动者,将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用于获得最高回报的领域。”朱建安说,“浙江省展示了作为‘尖子生’敢闯、敢为、敢干的风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国表率。”
加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报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创新’‘人才强省’,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也为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浙江创业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作为一名海归创业者,省政协委员,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有很多深刻体会。
“从国际和国内发展看来,民营企业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采访中,林东还向记者告知了一个好消息:由其团队自主研发的LHD潮流能发电项目刚入选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与国家太空实验室同框。“这是我们浙江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林东认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最关键的两个要素,一个是资金,另一个就是人才。就大力加强我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他提出建议,要支持民营企业研究院与国有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整合国有产业基金与民投产业基金,为掌握核心技术项目产业化提供资金和科技支撑。同时打通民营企业研究院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双向流通的通道,我省民营企业研究院招聘全国体制内研究人才的编制挂靠在其中,用人费用由民营企业自主承担,以此激活全国高端人才资源库,让浙江成为全国高端人才洼地。
深化改革和立法保障,让企业发展更安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对此,我们满怀期待。”在科大讯飞副总裁、浙江讯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东平看来,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立法保障,才能让企业创业有信心、投资能放心、发展更安心。
“我们将加大源头核心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落地,全面支撑好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作为一家从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研究的企业,孙东平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打造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AI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