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这份殊荣是依次获得市级、省级称号后,经国家认定,摘取的,层层选拔的背后,是我们持之以恒苦练内功、超越自己,更是工信部门鼎力扶持的结果。一路走来,我们想将相关政策传递给更多的中小企业,让他们精准获取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从而促进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内蒙古领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偌宁信心满满地说。
内蒙古领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其建设运营的“问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一批又一批的中小企业精准、快速匹配可申报的相关政策, 2019年服务中小企业1572家,2020年2136家,2021年2939家,2022年上半年1867家,在得到企业认可的同时,荣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近年来,我市工信部门认真梳理国家、自治区及市本级出台的多项惠企政策,编制印发了《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惠企政策汇编》,通过各园区、平台、基地发放给中小企业,鼓励各平台、基地加大宣讲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助力中小企业争取和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今年,我市组织相关平台开展“一起益企”服务中小企业系列行动,其间,有一场“稳经济促发展”银企对接会,会上, 20余家驻呼金融机构与300余家参会中小微企业面对面交流,促成合作意向200余笔,意向金额120余亿元,进一步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个会议的承办方之一是内蒙古信用商会,这家企业发起并运营的“内蒙古公共信用服务平台”,于2020年12月获得工信部认定、颁发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荣誉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内蒙古信用商会会长张文清这样说,目前,该平台已建立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用专业化、职业化、前沿化的周到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专门为中小企业开通了服务热线,全天候、多角度接听、解决企业的诉求。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我市持续引导各中小企业基地、平台夯实服务基础、提高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不断优化提高现有载体服务能力,选拔优质载体申报国家、自治区荣誉称号及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共认定17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其中,国家级示范平台3家,共为15824家企业提供服务,形成了全市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