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拿目前最火热的5G网络建设来说,企业方面有华为和中兴在海外开拓市场,获得了很多欧美国家的认可。而在自身5G建设方面,我们的布局也在世界前列,现阶段5G用户的数量和基站数量双双高居世界第一。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10月底,我国已经建成的5G基站数量超过219座,接入的终端设备数量则超过了4.7亿个,实现了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的全球第一。这样的数据也意味着5G未来将发挥更多的作用,只不过想要让效果最大化,在速度上还需要依靠三大运营商。
公开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手中所有用户的数量总和已经超过16亿,而今只有不足5亿的用户接入5G网络,可见留给三大运营商的工作量还是不小的。遗憾的是,本该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好事,但在普及的过程中用户却高兴不起来,反而经常性的能看到用户对于三大运营商的不满。
事实上,不只是运营商手中的用户群体,就连官媒人民日报也发声点评,并且揭开了通讯套餐中的一些乱象,向所有用户都展示出了运营商之间所存在的套路。具体来看,主要的问题还是出现在5G套餐的推广上,运营商为了能尽快提升5G用户量,开始使用套路了。
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套路。比如有些时候,办理套餐问题时会遇到运营商提出的“免流”优惠政策。我们都知道,5G和4G最大的区别就是网速,网速增长的同时用户所需的流量就非常迫切,部分人看到免流二字便想当然以为是免费的。殊不知这类流量必须要在规定的应用程序当中才能使用,根本不是当初宣传的那般轻松。
此外,营销人员时不时的电话“风暴”也是用户吐槽的重点。一般的营销电话总是说5G套餐的优点,却对缺点只字不提。比如用户所在当地到底有没有5G网络覆盖,到底能不能享受到5G网络带来的便捷,这些通常都被他们予以回避,自此也就产生了第三个套路,只能升级不能降级。
这个套路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4G时代就曾出现过,只不过现在的发展趋势是5G网络,一旦正式升级为5G,那么久没办法再回归4G时代,亦或者想要办理降级时,会遇到层层阻挠并人为设置障碍,以此来阻止5G用户的外流。看到以上三个套路,也难怪人民日报会发声点评,这套路实在是让人有些防不胜防。
说句真心话,当官媒把话挑明了说的时候,三大运营商应该要做出反思了。运营商做业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为了业绩而弄虚作假,更不能为了业绩的增长损害用户的利益,长此以往,只会让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事实上,只要跟用户讲清利害关系,说明事情的利弊点,大部分用户是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毕竟5G是未来的方向,谁又能拒绝一个时代的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