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专精特新”后备企业库,我省首评386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我省信贷“量增面扩价降”增长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10月新增贷款5829亿元;武汉24条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全力拼经济……连日来,我省陆续出台相关利好政策,激发广大中小企业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加大投资的信心。
疫情冲击下,一些广泛分布于零售批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影娱乐、文化旅游、建筑施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处于基本停摆或半停摆状态,有些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困境。多地优化调整疫情措施之后,中小微企业发展突围的窗口期迫在眼前。上个月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加快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做大做强民营经济领军企业,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持续加强民营企业资源供给,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优质生态圈。
2021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68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3.7%,助力湖北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大台阶。在湖北,民营经济创造了50%以上的经济总量,60%左右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是湖北经济活力脉动的不竭之源,也是湖北经济逐浪前行的底气所在。点燃“拼经济”的火把,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不可小视。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市场经济中,风风雨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疫情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是冲击,更是考验。当好中小微企业的加油站,就要经常听取中小微企业反映和诉求,尤其是在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境,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企业发展,既要成人之美,又要济人之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多做一件雪中送炭的事,就多一分信心和希望,让更多企业能舒心安心、放手弄潮。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拿出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凝聚起政企同心、共渡难关的强大合力,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大展拳脚、劈波斩浪,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