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密研究 >  正文
2022年春节越品越浓的5G味道
发布日期:2022-02-08

本文转自:人民邮电报

2022年春节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第三个春节,而5G传递出科技的温度:5G云广播传播“防疫最强音”,5G文旅让“天涯若比邻”,5G超高清直播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5G消息让大家换一种方式拜年……在虎年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有年的味道,有家的味道,还有越品越浓的5G味道。5G助防疫 平安过大年  欢歌笑语春意浓,龙腾虎跃气象新。今年春节,无论是阖家团圆还是就地过年,5G发挥其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筑牢防疫之线,守护归乡之路,让春节期间联防联控工作更便捷、更安心。  今年春节前后,有超过1400万人口的天津市已经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数轮全市范围内的核酸检测,随着核酸检测次数的增多,市民普遍反馈检测流程越来越简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背后,5G网络切片技术发挥了极其特殊的作用。  5G网络切片是基于一张5G基础网络,通过云化、虚拟化方式重构网络资源,采用贯穿无线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的端到端切片技术,将网络切分成多个具备差异化性能特征的逻辑专网,每个逻辑“切片专网”满足网络优先级、延迟、数据速率、服务质量和其他关键性能指标的特定服务要求。在这场与疫情赛跑的阻击战中,作为当地主导运营商的天津联通果断决策,将原先用在工业互联网的5G网络切片快速部署在数据处理平台与采样点的采集终端,为全市超过7000个防疫检测点与5000多部工作手机全面提供5G切片服务,其中,为防疫人员的工作手机提供5G切片服务,对防疫人员按照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资源适配开通QoS(服务质量)保障功能,将无线网络资源单独隔离出来进行保障,使手机签约速率提升到最大,实测切换用户的保障速率下行可以达到1Gbps以上,上行可以达到300Mbps,确保防疫人员的数据采集“能用、够用”、准确高效、实时上传。依托切片出色的业务弹性,在天津市的商场、居民区等封控区、核酸检测点位、重点医院等,5G切片网络技术得到普及,助力破解抗疫难题。  除了集中检测等特殊场景,春运模式下,全国各大交通枢纽同样面临着防疫的重大考验。而5G则与各种“黑科技”携手,护航春节返乡路。在广东,广州、深圳地区各车站启用了56台5G智能核验防疫平台,旅客只需在机器上刷一下身份证便可显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全程只需1秒钟。该系统还支持护照、港澳台居住证、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帮助旅客实现“一证通关”,解决了老年人和“脱网”旅客出行“亮码难”的问题。在江西,江西联通助力南昌西站打造实施了“5G﹢AI防疫智慧通行”,在出站层防疫卡口设置了12台“防疫智慧通行”设备,实现了集体温监测、身份信息核验、健康码自动识别于一体,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赢得了南来北往旅客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一边护航返乡路,另一边,5G“云广播”也在乡村传递着防疫最强音。在河南新乡获嘉县黄堤镇张翟庄村,“云喇叭”每天都会准时播放疫情防控相关政策。不同于普通喇叭,中国移动5G“云广播”能接收无线网络信号,可进行远程操控,能突破时空限制,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信息播报。张翟庄村村委委员傅百灿说:“5G智慧‘云广播’对农村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能把党的政策及时传到农村,让老百姓及时了解!”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通知、政策一个接着一个,有了覆盖全村的“云广播”,大事小情每个村民都能尽在掌握。  5G﹢无人机配送、云视讯、移动办公、千里眼﹢联网热成像测温……诸如此类的应用还有很多。春节期间,5G化身“利器”助力疫情防控,让中国人过上一个平安幸福年。5G﹢直播 天涯若比邻  当5G遇见虎年春节和北京冬奥会,它们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时速350公里的冬奥列车里可以找到答案。在5G技术的赋能下,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列车5G超高清演播室将进行节目现场录制,同时可连接各个比赛现场,向全球同步直播。央视总台已在冬奥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进行了多场采访直播,每当架设在高铁上的移动演播设备开始作业,拍摄的视频都将通过车载终端以5G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沿途基站。接收信号后,基站将进一步进行信号处理并通过网络转发到央视总台,完成视频的实时传输。这一将高铁和5G、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合为一体的实践,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不仅如此,我们在春节期间看到的冬奥圣火传递、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也离不开 5G技术的支撑。熊熊燃烧的冬奥圣火在火炬手之间传递,5G高清直播数据回传让这些精彩瞬间的每一帧视频高清流畅。中国电影博物馆用5G﹢8K影厅直播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将超高清画质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他们带去身临其境的感受。  5G视频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冬奥赛场上,还散发到我们每个人身边。在黄浦江畔的冰上嘉年华上,5G视频记录下了轻舞飞扬的身影;通过5G﹢VR眼镜,用户在温暖的家中就能体验从高山一跃而下的滑雪乐趣;借助5G视频健身,“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也能被打破……  除了世界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虎年春节,5G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新年俗”。  5G视频拜年让家人远程团圆,实现祖先“天涯若比邻”的梦想。虎年春节,透过手机屏幕,身处五湖四海的家人实现了“5G视频团聚”“远程拜年”,温馨度佳节。5G视频拜年让距离感少了,家的感觉多了。  此外,各类文艺演出、剧目、非遗美食等资源纷纷牵手5G技术,借助视频直播的方式,让“云”上春节更加热闹,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春节期间,京剧《龙凤呈祥》就以“云大戏,过大年”为主题,采用5G﹢4K﹢VR的全新模式喜庆开演。这出经典大戏借助酷炫5G直播“黑科技”,通过“C位”视角、大师“专宠”视角、琴师鼓师视角等多路视角全方位展现国韵之美,以云包厢“黑科技”互动玩法,为戏迷打造宅家也能看戏的沉浸式体验。5G﹢文旅 文物“触手可及”  立春至,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在这个虎年春节里,人们躺在沙发上也能逛博物馆,5G正在解锁智慧文旅更多新玩法、新场景。当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把文物搬到线上,通过各种超高清数字采集技术完美还原一件件稀世珍品,从而让我们可以只用一部手机便能领略文物魅力。在4K/ 8K技术加持下,无论是数字文物的建模还是贴图素材都越发高清,只有内容传输的速率足够高、时延足够低,游客才能有更好的线上参观体验。  因此,一张优质的5G网络是能够360度“无死角”观察数字文物的重要保障。今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发布了约1.5万件文物影像,并上线虎年文物专区。参观游客可在数字文物库浏览超过8.3万件文物影像,如果没有5G技术加持,随心所欲畅览这些文物从何谈起?文物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而5G网络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博物馆展览方式开启更多可能。福建博物院联合运营商利用5G与AR等技术,对珍贵馆藏文物进行深度内容开发,用技术复原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游客可以使用“AR探究镜”体验文物开口“说话”的奇妙互动,通过视听全方位感受八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据了解,北京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都已经在5G建设及其深度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正在静候更多游客一探究竟。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文物局统计,自2014年开始,博物馆的参观人数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11.47亿人次。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博物馆参观人数断崖式下跌,累计5.4亿人次,仅为2019年的47%。研究机构的调研显示,当前我国博物馆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选择新技术,让游客在博物馆中体验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便利和变革。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等。5G与AR/VR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应用将给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湖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语音讲解器到手机扫描二维码,再到如今的5G智慧博物馆,技术的革新不仅为观众带来更多便捷,也促使博物馆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