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快讯 >  正文
南京首次用5G技术举办烛光祭
发布日期:2021-12-14

紫金草女孩与1937年的女孩“相遇”。

南京首次用5G技术举办烛光祭

烛光祭现场的蜡烛点亮,寄托哀思。

南京首次用5G技术举办烛光祭

江苏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现场演绎《蚕豆歌》。

南京首次用5G技术举办烛光祭

手捧蜡烛的学生。

南京首次用5G技术举办烛光祭

现场医护人员代表手捧蜡烛,祈愿和平。

南京首次用5G技术举办烛光祭

烛光祭现场摆放的蜡烛,寄托哀思。

南报网讯(融媒体记者江瑜)当黑夜来临,我们格外思念84年前逝去的30万同胞。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夜幕降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亮起点点烛光,“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在这里举行。

寒风中,小号演奏的《南京记忆》拉开烛光祭仪式序幕。3000支红烛依次点亮,烛光寄托着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哀思。来到现场的人们手捧烛光,在黑暗中肃立,他们中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有医护人员代表、基层党员代表、学生代表,还有爱好和平的国际人士。

“渴望蚕豆做早餐,蚕豆做午餐,蚕豆做晚餐……”仪式开始,来自江苏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少女们唱响《蚕豆歌》,把人们带回84年前那个至暗冬日。现场的大屏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寄语今天的人们,“希望当下年轻人,要牢记这段历史,帮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日本友好人士松冈环女士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来到南京,因为疫情的原因,她今年没有来到烛光祭仪式现场,但她通过一段视频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哀悼。

沿着祖父的足迹,曾四访南京的约翰马吉之孙,小马吉先生也专门为烛光祭录制了视频,他说:“我祖父留下的电影帮助世人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畏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家庭几代人,我希望即使在风雨如晦的时期也不忘记互相伸出援手,永远珍惜持久的和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孙女来到了烛光祭现场,她讲述了奶奶84年前的遭遇,并说,“作为战后首位赴日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奶奶不仅向日本民众披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还提起诉讼并胜诉。奶奶的勇气鼓舞了更多人,我们将继续向前,在捍卫真相、尊重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民族伤痛不能忘却,我们每个人都将肩负起传播历史、传播和平的使命。”“我们是国家的明天和未来,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们将继承历史使命、砥砺前行,召唤正义声音,传递和平理念,让中国变得更强大。”来到现场的学生代表说。

烛光映照历史,烛光点亮和平。借由虚拟3D人物动画,大屏正中出现1937年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仪式现场,紫金草女孩伸出手去与她手指相触,刹那间,和平之花开满南京城。活动最后,大屏正中出现穿越机拍摄制作而成的微纪录片《时空之祭》片头,寓意从过去穿越到未来。

今年的烛光祭首次尝试运用5G、冰屏、虚拟3D人物动画等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助力场内场外隔空互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1213的夜晚点亮烛光,寄托哀思。据悉,纪念馆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会举办烛光祭仪式,这是纪念馆第13次邀请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一起参加烛光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