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AO的研究 >  正文
海宁这家热电厂请了位“AI老师傅” 一年省下5000多吨煤
发布日期:2022-09-22

“三号汽机的电负荷高了,往下调0.347兆瓦。”走进浙江海宁大都市热电有限公司的控制室,穿着蓝色制服的技术员们正专注地盯着屏幕上一串串不断变化的数据,并通过电脑实时进行调控。

海宁这家热电厂请了位“AI老师傅” 一年省下5000多吨煤

人工智能代替老师傅,每年节省成本上千万元

大都市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嘉兴海宁市马桥镇,每年为下游一百多家企业供电超过1亿千瓦时。热电厂内的5台锅炉和3台汽轮机,每年消耗的煤炭同样是天文数字。

在这样一个高能耗企业,节省百分之一的能耗就意味着多出一片森林。过去,这项工作主要依靠老师傅凭借丰富的经验手动计算和调控。从2020年12月开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替代了人脑,热电厂的各项关键数据被实时传送到由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应热电云”,经过优化计算后反馈回调整结果。技术员只需要根据推荐值进行操作,就能对整个热电厂的生产流程进行实时优化。

“和之前的数据相比,2021年热电厂的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一年至少可节约原煤5000多吨,企业综合能效提升2.34%,预计每年可以节省燃煤成本上千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万吨。”海宁大都市热电厂总经理张荣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海宁这家热电厂请了位“AI老师傅” 一年省下5000多吨煤

“与老师傅相比,人工智能可以二十四小时运转,不会生病、不会跳槽、不会退休,计算的结果也更加稳定和精准。”全应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海宁大都市采用的是智能推荐+人工调整的模式,由人工智能计算出推荐结果,再由技术人员进行研判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转。

双碳背景下,高耗能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燃煤热电占我国热电能源消费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2%。2010年至2019年,浙江省工业领域用煤量年均增长4.1%。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在当前积极有序推进碳中和进程的大背景下,对于产业界最稳妥的方案就是节能减排,从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升。从技术角度上进行设备改造、节能改进,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效是2030年前主要的方向。

2022年初,浙江省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双碳系统性变革落地见效。“双碳”背景下,越来越多像海宁大都市这样的浙江高能耗企业正选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碳。

为海宁大都市热电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全应科技是一家来自上海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来提升煤炭能源在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利用率,减少碳排。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应热电云系统,以热电机理为基础,以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采集历史数据、深度自我学习和训练,实时采集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根据外界负荷变化的提前预测和各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不同效率,对机组进行动态更优生产控制的提示和预警,实现总体运行效率的提升。

全应科技副总裁乐毅介绍,继第一个“吃螃蟹”的海宁大都市之后,目前浙江已有安吉临港热电、金华宁能热电、榭北热电、宁波杭州湾众茂热电等10家企业先后选择与该公司达成合作,而在全国该公司产品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13个省市的热电企业,平均能效提升范围在2-5%左右,“后续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产品,携手更多的企业,推动高碳排产业的低碳转型,共同驱动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海宁这家热电厂请了位“AI老师傅” 一年省下5000多吨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