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举办的2021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工信部公开宣布:中国累计开通的5G基站数量已经超过71.8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70%。
此外,国内5G智能终端的连接数量也达到2.34亿,占全球5G连接总数的87%。
单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中国5G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各国。就连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3月份接受CNN采访时也承认:“中国在5G领域比美国领先约10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领先的不仅仅是5G。还有一项尖端技术,中国所取得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两倍。
3月15日,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虽然美国在各种技术方面一直领先世界,可中国在量子技术方面已经占据优势。
数据显示,从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拥有3000多项量子技术相关专利。其中,在与交换光子的设备相关的硬件相关专利上,华为贡献了100项专利,仅次于日本的Toshiba,位列世界第二。
北京邮电大学的专利数量为84项,排行世界第四。
笔者了解到,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优势,主要展现在量子通信和密码学领域。
以量子通信领域为例。早在2016年,我国就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在2017年,中国又建成了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时至今日,“墨子号”和“京沪干线”已经成功牵手,助力国家构建起了世界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对此,《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道:“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此外,2021年1月上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宣布了一则好消息。我国科研团队已经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也于日前传来喜讯。
笔者了解到,清华大学教授段路明,早在2001年就提出的DLCZ量子中继方案,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初步实现。
据悉,段路明研究组历时十多年,完成了两个DLCZ量子中继模块之间的高效纠缠连接。
由此可见,为了帮助国家在量子技术上取得领先世界的优势,无数科研人员、团队都在为之奋斗。
中国的科技崛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样,中国科技也从来不怕封锁,盾构机制造业是如此,相信集成电路产业也会实现独立自主。
文/谛林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