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全省16个州市建成区块链服务网络城市节点,建成一批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建成5G基站1.85万个。今年,我省将加快“数字云南”建设步伐。巩固“一部手机”系列产品单项冠军地位,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培育10个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树立一批产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标杆,全力打造“三张牌”数字化高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刷脸就行”“扫码亮码”等集成创新,拓展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应用场景,布局一批高水平数字产业聚集区。实施4A以上景区和特色小镇智慧化改造。
我省数字经济在“十三五“开篇破题,必将在“十四五”中迈步见效。
政策护航
一系列政策为5G应用作保障
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2020年,5G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充分显现出来。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5G网络发展与应用创新,“数字云南”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围绕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部署了一系列政策。“十三五”期间,我省实现数字经济开篇破题,数字经济也在这五年里持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宽带移动网络覆盖广泛,4G网络覆盖了全省92%自然村,5G基站建成1.8万个;“一部手机”系列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国际通信设施能力增强,昆明成为继北上广后全国第四个拥有电信、移动和联通3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国际通信局的城市。数字工业、数字能源、数字金融等快速推进,引导5000余户企业“上云上平台”;随着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数字云南”区块链国际论坛,启用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商品溯源“孔雀码”,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等等。
先行示范
昆明
布局信息产业方面做出表率
5G带来的场景化应用正在丰富昆明市民生活。布局信息产业,昆明市提出“一心一环两轴”的5G产业带,打造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应用示范的5G全产业链高地。围绕着这一定位,昆明市先行示范,做出了表率和成绩。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就是看得到5G应用的一个技术宝地。这里是我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产业为特色的专一园区,也是“一心一环两轴” 的5G产业带中的“一心”。2020年,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围绕园区产业导向,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目前,园区已着手营造数字语言、数字孪生、追溯产业、跨境电商、VR/AR等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云上小镇”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企业22家。园区859家企业聚集,龙头带产业、产业聚生态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呈贡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要发挥出所在区域高校聚集优势,实施“头部人才工程”。云大、昆工等10所高校、20万师生聚集园区的智力资源具有先天优势,园区将利用高校现有学科设置和入园企业现有工作岗位,搭平台、建学院、供岗位、扩基地,打通高校就业和企业用工的“最后一公里”。
大理
数字经济发展“换道超车”
近年来,大理州对洱海流域持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工业技改升级力度,全力为新产业、新业态腾退发展空间。2020年,大理州制定最优扶持政策,打造最好投资环境、培育最强服务团队,通过吸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入驻大理,带动大理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大理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化科科长黄泽培介绍,在省工信厅提出的“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战略构想中,已基本明确将大理列入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在云南布局的“一核两园”先行示范区,并力争将大理信创产业制造基地列为国家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信创产业制造基地。
2020年5月22日至6月24日,大理州人民政府与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长城(云南)网信事业配套保障工程项目”从签约到云南第一台自主安全电脑在大理下线全过程,仅仅32天,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大理速度”。黄泽培说:“基地的落地,给洱海流域绿色转型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对推动信息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向大理聚集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9月28日,云南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理)产业园在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揭牌暨企业入驻签约仪式,正式落户大理。产业园主要以建设自主知识产权PC、服务器等整机及其上下游配套协同制造,信创场景应用推广,创新研发中心,软硬件适配中心,国产化数据中心等为工作方向。同时,计划到2025年,引进30户信创龙头和知名企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产业规模。
签约入驻当天,大理州与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签约。
代表委员声音
省人大代表、呈贡区区长张先宝:重点抓招商优服务引人才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即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是我省唯一以信息产业为发展核心的专业园区。张先宝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将主动融入“数字云南”建设,以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为总目标,重点做好抓招商、优服务、引人才3件事。发挥园区现已形成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重点培育数字语言产业生态、数字孪生产业生态、重要产品追溯产业生态和VR/AR产业生态,通过补链、建链、强链,形成集聚效应;坚持项目服务“保姆式”工作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全程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昆明呈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点引进数字产业人才、软件开发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省政协委员、浪潮云南分公司董事长郑昕:帮助智能制造企业解决短板
浪潮云南分公司董事长郑昕介绍,作为“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扎根在云南,助推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核科技”是首要的“金刚钻”。在人才积累方面,浪潮云南分公司本土员工在政府和企业的高要求下,素质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如今,企业内的人才已基本可以满足扎根云南一起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
“我希望‘数字云南’建设的政策可以和发展现状再匹配,再提升。”郑昕建议,推进“数字云南”建设,要把快速高效的互联网软件产业和持续稳定的智能制造硬件产业一“软”和一“硬”都要抓。“多年来,云南一直在努力引进智能制造企业,每一家企业能落地的过程都不容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帮助企业解决短板,提升销量,努力实现数字经济硬件支撑的‘云南造’,真正助推云南数字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红河以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以晴:要形成省内完整信息技术产业链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是数字经济发展核心产业,是全面打造数字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引擎。
周以晴介绍,近年来,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实现了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液晶电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以及信息化创新应用等产品的云南制造,并在电子材料、云计算、大数据和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突破,省内信息技术产业布局日趋完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在省内多个州市实现高速增长,一些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供应链方面跟不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形成省内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周以晴建议,根据各州市的资源、区位等具体情况,培育具有地方优势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此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她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并配置配套设施,吸引人才进来,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秦蒙琳 曹婕 朱婉琪 赵丹青 杨茜 孙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