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的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与地面“打电话”、在飞船上“玩手机”的画面一定让你印象深刻。这也引发了公众对远程通话、视频技术的极大兴趣。事实上,通过现代高科技,远在太空的航天员不仅能够像在地球上一样使用手机、电脑进行实时通讯,而且网速还相当于地面上的5G。
据专业人士介绍,我们能够在地球上与航天员通话,主要依靠的是中继卫星系统。中继卫星相当于太空数据的“中转站”, 将太空中的数据实时转发,为中、低轨道上的航天器、飞行器提供数据服务。此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应用的这套中继卫星系统被称作“天链”, 完全是中国自己研发制造的。如今中国的中继卫星技术已经进入了“2·0”阶段,展示了更为发达的中国太空通讯技术。
航天员在太空舱里可以连接无线WIFI、可以使用手机语音视频,也可以用APP,“在通讯方面,航天员就像我们平常出差一样,只不过路途远一点儿、时间长一点儿”。这是对于“天链”带来的地空通话的真实写照。
与远在天外的航天员相比,我们这些普通的“地球人”对远程语音、视频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们还用不上“天链”为我们的远程通讯保驾护航,但也催生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兴起的“5G+8K”就是当前远程数据传输的“王牌技术组合”。有了5G传送技术和8K显示技术这两个好搭档的组合,“即便远在千里、万里之外,也像身边看你”。
可能很多人还有印象,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曾对大会开幕式进行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全国五地联动的同步直播。此次五地联播分别在大会举办地北京,以及祖国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南端的海南三亚、西部的新疆喀什和东部的山东威海各设了一个直播点,通过超大屏幕实现北京与祖国四极之地实现联动。这次互相跨越数千公里的直播不仅实现了良好的同步性,而且在超大屏幕上实现了完美成像。
这其实就是应用了“5G+8K”的技术:5G用于超高清影像的远距离高效传送,8K则应用于超高清影像的完美呈现。对于多数人来说, 5G技术早有耳闻。5G技术通过更快的传输效率,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得以高效传送。众所周知,视频影像传输的实质就是数据传输,越是高清晰度的影像,要求的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度也越快。
而提到8K技术,则不得不提及MicroLED超大屏幕显示技术。为新华社这次“五地直播”提供终端技术解决方案的,是我国央企华侨城旗下的科技担当——康佳集团。最初以彩电制造为主业的康佳集团目前正在向多种高科技显示的核心技术全面进发。据康佳集团的技术人员介绍,这次直播中,康佳投入了236英寸的MicroLED超大屏幕,屏幕的长度都有5.7米左右,高度也有3米多。这也是5G+8K直播技术与MicroLED显示技术首次在国家级会议上投入实际直播应用,接受国家最高级别场合的检验。并且康佳凭借该技术,于同年12月在深圳举办的全球5G应用大赛中,拿下了优秀产品奖。
其实,MicroLED显示技术并非康佳原创,国内外不少高技术企业都在对这种被视为下一代显示的技术全力攻关。康佳的独到之处则在于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迅速实现了这一技术的成果落地,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的突破。目前,康佳已经做到了Micro LED显示大屏显示芯片间距全球第一精细,这是保证图像在超大屏幕条件下仍然清晰的关键。康佳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唯一、全球为数不多有能力进行Micro LED 8K产品系统整合设计及生产的企业,展示出了中国央企的技术实力和使命担当。
对于Micro LED显示技术的深入开发,以及对“5G+8K”技术的落地应用,其实正是康佳近年来持续向显示产业上游核心技术挺进的众多成果之一。众所周知,无论电视等家用显示设备还是商用显示设备,中国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包括显示技术在内的众多核心领域技术并不掌控、没有话语权。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拥有了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产能,但在核心技术领域仍有被“卡脖子”的隐忧。为此,如何向上游核心技术领域挺进,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卫国家科技主权的必然。但是,技术攻关尤其是核心高技术的攻关需要巨大投入且具有不确定性,是无法挣到“快钱”的。对此,包括康佳在内的很多央企凭借使命担当,毅然大手笔投入资金、持续长时间只有投入不计产出的技术攻关,最终才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竖起了中国大旗。
除了向显示核心技术的挺进,近年来康佳其实在芯片、半导体等多项电子科技产业的上游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近几年康佳的科技研发投入比例在行业内均处于领先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打通产业链条、积极布局前沿技术,以“技术硬汉”的形象在中国电子科技行业中独树一帜。这种国企担当其实也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突围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