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快讯 >  正文
人工智能会抢饭碗?它也能带来新工作
发布日期:2023-03-15

人工智能会抢走工作吗?

当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感到担忧时,在祖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已有不少小镇青年,因人工智能拥有了新的工作。

陕北小城清涧。一个“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县,一度遭遇劳动力外流,村镇空心化、产业发展滞后等重重困境,却在近几年悄然发生了改变。

前两年,90后女孩曹亚丽为了照顾父母回到清涧,回当地找到一份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目前每月工资稳定在7000元左右,比她在大城市从事影楼修图的工资还高出不少。全职宝妈贺杰,曾因为下肢行动不便一度自卑消沉 ,也成为了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重拾面对生活的底气。

年轻人逆流返乡,正在为这座小城带来新的动能。

人工智能会抢饭碗?它也能带来新工作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2019年10月,一个数字产业孵化项目在陕西清涧落地。彼时,在国家卫健委的协调引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等发起了数字产业孵化项目“AI豆计划”,通过培训当地女性、返乡青年等做人工智能训练师,助力在地就业。

人工智能训练师,顾名思义就是给人工智能开展培训的人。

不同于人们的普遍认知,这类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门槛并不像算法工程师、机器人设计师那么高。工作内容更偏向于“数据服务”——通过对数据贴标签、做记号、标颜色或划重点,帮助机器理解原始数据,保证机器更能“读懂”人类,诸如现在的自动驾驶、智能地图、各类AI助手等,前期都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

也正因如此,人工智能行业有句话:有多少智能,背后就有多少人工。

“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发展这一产业,既能探索县域传统产业转型问题,又可以带动更多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清涧县相关负责人对此有着较深刻的分析。不过,更让他期待的,是通过对接互联网经济,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至今,“AI豆计划”清涧运营模式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复制推广——通过直接成立子公司或远程指导的方式,带动周边县域共同发展数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证明,这套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就业的实践具有高可复制性和广阔的持续发展潜力。”据蚂蚁公益基金会“AI豆计划”项目总监黄庆委介绍,人工智能训练工作受人员体力、健康情况限制更少,工作时间和地点也更加灵活,为女性、残障等特殊人群就业带来了更多包容性机会。以清涧一带的5个数字就业中心为例,目前所有在岗员工中,女性总体占比66%,残障员工占比超2%。

人工智能会抢饭碗?它也能带来新工作

2020年,人工智能训练师正式成为新职业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并且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渗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数据服务市场规模也加速爆发。

据IDC中国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市场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47%,预计2026达到顶峰,缺口5万人左右。

“当前,一些门槛更高、学科更细分的领域也正露出新的机会。”黄庆委举例,比如,医疗健康领域需要对病理切片等进行标注,标注员必须准确识别并标注出某些身体结构的轮廓。

“由于很多医疗专家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数据标注,而这类工作又是普通的标注师无法胜任的,通常需要请医生或医学院的学生来做,这些专业人员的成本往往是普通标注员的10倍。”因此,标注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专业化、领域化知识,不断进行自我迭代。

据悉,蚂蚁“AI豆计划”目前已在贵州、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多个省份的欠发达县域落地。未来如何持续投入?也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一方面,持续发挥生态带动作用,为县域引入更多数字就业机会,助力更多乡村人口在地就业;另一方面,将持续在数字就业中心员工技能培养及管理团队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帮助县域数字就业中心成长为有独立市场竞争能力的运营主体,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工智能会抢饭碗?它也能带来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