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快讯 >  正文
5G行业市场决定运营商转型成功与否
发布日期:2021-12-27

  再过几天,5G将迎来正式商用两周年。然而,如果此时在街头随机找个人问他对5G有何感受,得到的答案恐怕多半是感受并不明显。

  一方面,虽然全国已建成近120万个5G基站,但基站覆盖率远不及4G;另一方面,真正使用5G网络的消费者还不多,以中国移动的数据为例,前三季度5G套餐客户数达到3.31亿户,但5G网络客户数只有1.6亿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4G依然够用。

  既然4G就够用了,那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资金、人力建设5G?5G之所以吸引人与其早期宣传的应用场景有很大关系—5G可以实现高清视频秒速下载、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但是,当5G的部署进度与应用落地预期存在偏差时,“5G无用论”便甚嚣尘上。

  事实上,从更大带宽的角度讲,5G相比4G有明显提升,但这只是基础升级,并非本质变化,因此普通消费者对5G感知并不强。5G相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本质变化是能够提供更低的时延、更大的连接能力,这在需要远程控制或大规模传感器部署时就很关键了。

  这样的应用需求并不在个人场景,而在千千万万的行业场景。近期,记者陆续走访了运营商的多个5G行业落地案例,包括工厂、港口、煤矿等,近距离观察5G应用的实际落地情况。

  从记者观察来看,之所以会产生“5G无用论”的误区,有几个原因。一是部分主导厂商对5G的宣传有些浮夸,大众对5G应用期待较高。实际上,各行各业的企业需要的是如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位受访者将5G形容为血脉就比较准确—5G并不是企业业务,而是支撑业务更好运转的通道—5G是企业数字化的加速器,但不是数字化的全部。

  很早之前,就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达过一个观点,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孪生革命,5G正是将物理现实世界和物理世界连接起来的桥梁和总线。

  现在,很多企业关注生产的数字化,5G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并传递,生产数字化之后企业往往还有建模的需求,5G的桥梁作用可见一斑。虽然过去工厂用的WiFi、光纤也能实现类似的功能,但网络的稳定性以及应对生产现场复杂工况的能力不如5G。

  产生“5G无用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已经在技术、规模上实现了5G引领,在探索5G应用的实践中率先走入“无人区”,并无成熟经验可循。因此,5G的主导厂商们在推广5G应用之初必须广撒网,究竟哪种应用模式能走通带有不确定性,有些最初的畅想可能会被证伪。

  据记者观察,目前,5G在工厂、港口、煤矿等场景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有望成为主流应用并得到规模复制。这类企业的负责人普遍向记者反映,5G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比如,同等人力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升,或是同等生产效率的情况下人力的减少,特别是后者,对于煤矿等危险作业场所,5G带来的人员减少就更有意义。

  对于运营商转型而言,5G在千行百业的应用也格外关键。记者注意到,刚刚过去的一周,三大运营商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达740.9亿元,增长16.8%;中国移动DICT业务收入达到489亿元;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为409.25亿元,增长25.3%。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运营商重视行业客户的意识是一致的。网络是运营商的核心能力,近年来,运营商越来越多的强调自身在云、大数据、AI等方面的建树。从现状来看,运营商在推动5G行业应用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依靠其网络优势,而在云计算应用、大数据、AI算法等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的原创性解决方案还比较少,这是运营商转型的一大难点。

  回顾运营商历史,十多年前,运营商的用户数远不如现在多,而目前,用户数翻了几倍,市值却大不如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在资本市场也长期处在破净状态。究其原因,在于成长性的缺失,面对C端业务量的饱和,以5G行业应用为代表的B端业务正成为运营商转型的关键,运营商也亟需通过向B端业务的转型向市场传递自身成长性的预期。

(文章来源: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