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安琪
编辑 | 苏建勋
如何把人工智能真正落到产业中,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TO 唐文斌给出了旷视的理解与实践。
唐文斌表示,当年互联网的发展,对当下人工智能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最早思科、微软等通信和软件公司,构建了第一波互联网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之上,一系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随之诞生。“AI、AIoT也是同样的过程,先会有一波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基础设施上会诞生各种各样应用。”
在旷视看来,AIoT的定义是AI、IoT的基础上再加上空间,三者缺一不可。
旷视认为,AI是一种不断演进的算法能力,可以解决不同问题,像是大脑。IoT则是一个软硬结合的硬件载体,这个载体使AI能力在场景中真正发挥价值。有了算法、载体之后,还需要场景也就是空间,落实到具体服务人的场景中,AI才能产生具体价值。电脑、手机、车都是当下用的比较多的载体,更多场景需要更多样化的算法,作用于不同空间,从而形成AIoT。
不过在AI阶段,算法能力的演进还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唐文斌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森林发生大火,没有烟能不能识别?仓库物流场景里的收货纸箱是不是破的?”应用场景碎片化导致算法多样化面临很大挑战,一方面算法非常多,是需要规模化生产?二是每个算法生产如何低成本实现?”他说道。
针对这些需求,旷视推出了一套AI生产力平台Brain++系统,核心能力是低成本化、规模化量产算法。基于该系统,旷视形成了一站式的全流程算法生产平台,在不同场景下有一百多种的不同模型算法,赋能不同的场景。
其次在IOT领域,旷视认为,AI必须依附于某个IOT终端,才能凸显价值。于是旷视推出视觉类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智能摄像机、搬运型机器人或机械手等赋能工业场景。比如搬运型机器人通过视觉感知和AI判断实现高精度导航,在受限场景下真正做到无人驾驶,机器人设备在变得越来越智能。
围绕物流场景,旷视此前推出了托盘四向车,通过视觉导航,在货架上对托盘 (物流里面一种搬运单位进行操作的设备) 实现搬运。这就是一种AI载体。
而在空间领域,唐文斌认为,所谓的空间,就是在一个场景下,人、设备和系统共同作用。AI可以给不同空间带来不同的价值,包括生产、物流、商业和家庭的空间。比如旷视给一家电机厂商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摄像机做产品质监,二是通过执行器实现产品上料,搬运型机器人提供产线物流,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虽然当下整体经济环境不同以往,但旷视反而看到了更多的AIOT需求。唐文斌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曾经的人口红利不复存在。“我们如何持续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的供应链。原先靠人口红利,接下来靠技术红利。不仅靠勤劳的双手,更要靠优秀科技,让效率不断提升,让产能不断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