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社交 >  正文
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监管沙箱”测试运行
发布日期:2023-03-26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金融科技正成为金融行业创新与竞争的制高点,各家银行在这场竞赛中已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探索提速,除大行参与外,中小银行也表现出高度积极性。

近日,四川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面向社会公示新一批创新应用,应用主要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破解高原畜牧养殖、中小微企业经营等场景中因信用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支撑不足问题,不断创新数字化普惠信贷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增效。此外,今年2月,深圳10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已进入测试运行阶段。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认为:“区域监管部门引导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有助于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等领域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科技创新,突破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小微及农业企业融资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加快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强化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引领、护航和孵化作用,可以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又称“监管沙箱”,旨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运用新兴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监管沙箱”是监管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可依条件豁免相关监管后果和法律责任的相对独立的“安全空间”,以鼓励企业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有效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实验性监管机制。

“‘监管沙箱’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创新,本身包含了容错试错机制在里面,是金融科技大发展背景下提升监管灵活性、寻求对金融科技产品或业务实施数字化监管的一种探索。随着‘监管沙箱’机制的日渐成熟,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契合度会更高,将对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

从近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公布的四川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看,主要为破解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或个人融资痛点。

具体来看,一个项目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普惠信贷服务,申请机构为成都农商行。该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RPA等技术,融合应用行内外数据,构建客户主体信用评估和风险预警模型,及时掌握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情况,提升银行普惠信贷风控水平,助力银行为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普惠信贷服务,纾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另一个项目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牧业抵押贷款服务,该应用由四川阿坝州农村信用联社负责系统研发及运维,并提供金融应用场景。该应用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对牦牛活体抵押物的智能化管理和动态化检测,并基于多维度数据构建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控模型,辅助银行更好评估牦牛活体抵押物价值及牦牛养殖企业、个人养殖户的经营风险,为其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畜牧业抵押贷款服务,有效缓解高原牦牛养殖面临的资金压力。

杨海平表示,“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农村金融服务运营成本相对更高。农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农村金融风险管控难度相对更大。此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数字鸿沟相对更为明显。”

杨海平表示,“‘监管沙箱’项目聚焦小微企业、农村企业符合中央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安排部署,符合人民银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导向。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将公平普惠作为重要原则,在打造数字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任务中,重点提到了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

下一步,四川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将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市场主体把握好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等重点工作,将技术应用新、服务公众多、影响范围广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纳入监管,推动技术创新成果更高质量落地应用并服务公众,助力金融服务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除了新公示的创新应用项目外,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消息显示,2023年2月20日,深圳新一批创新应用在经过辅导公示、登记声明后,正式进入测试运行阶段。据了解,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已组织开展测试“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绿色信贷服务”等10个创新应用。

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不断打磨出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产品服务,构建深圳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中小银行加大投入积极参与

上述四川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的申请机构为农商行和农村信用联社,此前,多家城商行也积极参与其中。

2019年12月,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0年4月扩大试点范围至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六市(区)。从试点应用项目申报主体看,中小银行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的重要参与主体,中小银行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涉农金融服务方面的难题。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调查显示,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也加速了监管创新,“监管沙箱”是其重要代表。“监管沙箱”通过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以测试其创新性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机制的弹性监管空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受访银行认为“监管沙箱”试点对中小银行参与金融科技创新实践、隔离和降低创新风险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55.36%的受访银行表示“监管沙箱”试点的影响“非常重要”,37.50%的受访银行表示这一影响“重要”。

3月16日,在中国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与发展论坛(厦门)上,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潘润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诸多成效:金融科技繁荣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通过“监管沙箱”、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等举措,促进了金融产业公平、合规、可持续发展等。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目的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提升金融业务效率。试点在区域上不断扩容,在领域上不断拓展,在应用上不断成熟。这些领域要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难点,要么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体现了金融科技在赋能金融业务上的价值。”

“近年来,各地监管部门也在积极出台科技金融发展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的支持能力。银行部门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尤其是中型银行投入持续在增加。”周茂华表示,“对中小银行来说,需要加大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探索能力。”

此外,在创新应用项目测试运行甚至落地投产后,商业银行还要根据金融科技产品的属性,做好持续管理工作。“持续关注‘出箱’投产产品的运行情况,关注其技术表现和市场反应,特别是消费者投诉相关信息,关注相关监管规则的变动。并且对项目持续开展阶段性评估,以决定其是否继续运营以及如何修改完善等。”杨海平表示。

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监管沙箱”测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