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制造业视作“经济基础”,那么美好生活就是“上层建筑”。正是依托于强大而完备的制造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2月26日,在第七届中国制造日活动现场,龙芯、无人机、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祝融号火星车、步履式挖掘机、5G物联网……无论上天还是入地,无论庞然大物还是纤毫精细,一项项来自中国制造的大国重器从理论到实物,令人惊叹。
这些中国制造,就是创造、服务我们美好生活的基础,走近它们,忽然发现它们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身边。
5G物联网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美妙
当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遇上5G物联网,会产生怎样奇妙的联系?
5G与物联网相辅相成,如果把5G网络比喻为“主动脉”,物联网则是5G网络向各类场景深度下探的“毛细血管”。发展5G物联网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为各类应用创新提供大展拳脚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5G物联网的价值可以通过多类行业应用得以体现,如远程控制、自动化仓储管理、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肖善鹏看来,5G物联网基本上就是要解决三大类问题,即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目标是通过感知、通信和计算三类核心技术,实现“万物智联”。
肖善鹏进一步解释道,由于不具备联网条件,生产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哑终端”,设备状态信息无法获取。
“数据采集的作用好比让设备‘开口说话’。”肖善鹏表示,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采集方式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面向行业需求和现有技术痛点,中国移动正推动新型无源物联网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致力于打造可提供全域无缝覆盖的“新感知”技术。
“数据传输就是‘提供管道’,面向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安全、绿色’的核心目标,无线网络是降低布线成本、提高部署灵活性的重要手段。”在肖善鹏看来,制造业对生产的可靠性有严苛要求,无线网络关键性能需与有线网络媲美。
而今,中国移动正在开展5G确定性通信技术及产品创新,并在港机远程控制等场景验证了其高性能传输能力,这就是以“无损通信”为目标的“新通信”技术。
“数据处理的作用类似让设备‘懂得思考’。基于行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予实时、正确的反馈是产业应用的核心场景,包括工业质检、智能控制、设备预维护等。”肖善鹏说,当前的数据处理模式需要数据在存储模块和计算模块之间搬移,效率低,能耗高。对此,中国移动正研究存算一体技术,这就是以“类脑计算”为目标的“新计算”技术。
尽管从理论上看比较生涩,但5G物联网在现实中却能够为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肖善鹏说,在煤矿、港口等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的地方,员工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负责港口装卸货物的吊车操作员,需要工作在高处,人体姿态受限,还得忍受高温、长时间禁闭等不利工作条件。
而今,通过应用5G物联网技术,可以将生产设备与操控室连接起来,操作员就可以在环境舒适的办公室里远程操控吊车装卸货物,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工作安全性。
“对于产品质检工作,原来需要工厂质检员逐一察看,不仅效率低,时间久了还容易疲劳,质检准确性难以保障。利用机器视觉,基于AI图像识别进行视觉分析检测,可以自动生成质检结果,极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肖善鹏说。
在肖善鹏看来,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5G物联网大有可为。随着5G物联网技术演进,未来一定会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深度融合,广泛应用。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开通超128万座5G基站,5G用户数超过5.9亿,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为服务产业数字化和国人美好生活奠定了强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如今,受益于我国强大的产业基础,中国在5G物联网的部分领域已具备先发优势。入行20多年来,肖善鹏几乎参与了移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这令他对“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肖善鹏指出,5G物联网本质是应用驱动,只有真正解决产业的实际问题,5G物联网技术才有可能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采访中,肖善鹏分享了一个5G物联网的场景。“以智慧衣橱为例,你所有的衣服、鞋子都在手机的智慧衣橱里。等你选了一件衣服,它马上可以帮你进行完美搭配,供你选择。”肖善鹏说,这样的场景已不会太遥远。
核电邻居打造的“零碳”生活
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的浙江省三门县,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小海鲜之乡。2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孕育了青蟹、蛏子、跳跳鱼等众多种类的小海鲜,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三门小海鲜,敢为天下鲜”的宣传语。
事实上,三门县除了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更令其身份特殊的还是它的特殊邻居——中核集团三门核电。
“核电企业独有的清洁能源属性,让乡村振兴工作同时释放了生态振兴和绿色经济的叠加效应。”中核集团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项京锋说,公司积极参与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尤其重视涵养生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出努力。
2022年,中国核电发布中核集团首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报告《核谐之美、万物共生——中国核电2022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报告提出“共治、共生、共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展现了“核电方案”,实现了核能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与利益相关方共享核能福祉。
据了解,2022年10月,三门县健跳镇三核村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低(零)碳村试点创建单位。“以此为契机,今年2月,三门核电与三门县启动企地共建零碳示范村,按照‘核我一家’这个理念共同打造了零碳示范、生态休闲、乡村文明、产业兴旺、环境宜居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现代化乡村。”项京锋说,目前三核村已成为我国首个核电站周边的零碳示范村创建单位。
实际上,距离三门核电不到两公里的三核村并非本来就有,是由厂区进口隧道口的大冲、里峙、前墩三个自然村组合而成,因与核电相邻,故取名“三核村”。2021年9月,三门核电启动与三核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一年多来,三门核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了“党建引领融合创新,基础建设改善村貌,硬核工程带动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模式,重点锚定“新能源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共同打造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如今,三核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红美人”、竹林山鸡、荷塘鸭、生态甲鱼等土特产持续畅销;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水库除险加固、道路硬化、村便民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完成;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不少村民就近到核电工程项目就业,为村民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闲置土地充分利用,“核电共享农场”是核电和三核村共同打造的项目,如今的三核村正与核电邻居一道迈上共同富裕的崭新征程。
中国制造让国人戴上“自家”手表
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评选被誉为“钟表界奥斯卡”,2020年,两张来自中国腕表公司的参选图片让外界提出质疑。有国外钟表媒体认为中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只是拿了两张渲染图过来就让它入围了”。
组委会紧急联系参选图片的提供者——深圳市贝伦斯智能穿戴科技有限公司。“一天时间内组委会给我们打了3次电话,问我们有没有原型机。”该公司董事长林秉强说。
公司第一时间把原型机视频发到瑞士。看到视频后,组委会打消了疑虑。最终,两枚来自中国的腕表,以优秀的原创设计和作品细节打动评委同时入围,“这创造了中国腕表的品牌历史。”林秉强说,“当年提出质疑的那位记者如今也‘路转粉’,每年都在询问我们下一年度的新品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中高端腕表长期以来都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钟表生产和出口国,但却是全球钟表利润收入较低的国家。
林秉强分析原因说:“品牌层面,国外动辄百年起步的品牌史,普遍远超中国品牌,仅从品牌一个层面,国外品牌就与中国品牌拉开了巨大的价值区间;产品层面,主要体现在机械结构的设计能力和设备精加工能力,本质上是高端制造生态圈壁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的腕表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且完全具备了高端制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在相对薄弱的原创设计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可喜变化。
2022年,贝伦斯再次推出了带有九项专利的首款自产机芯腕表“近地点”,这款腕表超过450个零件,应用了诸多首次呈现的复杂功能。“这里有一个技术叫地月2.0,这个技术目前是贝伦斯独创的技术,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时间是27.32天,我们呈现了27.3天,在精密度上达到了万分之七”。
2022年,一枚中国火箭带着一支贝伦斯腕表点火升空,并让这枚腕表漂流在浩瀚的宇宙。而这枚高质量腕表的国产化率达到了100%。“贝伦斯的今天充分展现了中国腕表体系的全面进步。”林秉强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