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绝大多数面向终端用户的机器人都是纯功能性的,从无人机到吸尘器,绝大多数的机器人都是作为人工服务的机器。而不考虑与人沟通的问题。由于人们习惯于用自然的语音进行交流,在未来五年内,机器人将会和人类进行交流。随着像Siri这样的语音识别软件在机器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面向消费者的功能机器人很快就会有社交功能。
如今,我们看到许多新型机器人在专业领域大放异彩,如K5停车场机器人、做早餐机器人PR2、日本的旅馆机器人Pepper,这些机器人在手机商店中已经随处可见。当然,机器人肯定会携带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使机器人更愿意思考,变得更聪明,更好用。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机器人的发展,包括在设计机器狗时采用了人工智能原则。不管是人工智能狗还是无人驾驶,都没有编写程序,而是通过一套学习算法在模拟器中连续行走和驾驶,让机器自行制定行为策略,这是人工智能与原来的控制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有许多形式的人工智能,如Roomba扫地机器人,iPhone中的Siri,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都使用了不同程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机器人要达到接近人类的感知能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个观点认为,即使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但并不能真正获得人类的知觉和逻辑思维能力,它们仍然是机器;另一个观点认为,将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类似于人脑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再只是从一个固定的数据库中提取内容,而是真正具备学习客观环境的能力。
平心而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不会停滞,它们已经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机器人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许多年前,科幻电影《机械公敌》里的人脑机器人令人惊叹甚至忧虑。庆幸的是,那么高级的机器人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的让我们连距离都说不清楚。但今天,这个距离似乎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了。
近来,IBM预测,在5年内,智能计算机将拥有人类的5种感觉(感知、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而5种感觉实际上都来自于一个庞大的概念,那就是认知计算能力,而机器,如计算机,将越来越像人一样去感知世界,了解周围的世界,并知道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事物。
智能机的这些感觉功能,实际上已经相当接近于人的感官了。若能应用于机器人,将为未来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雏形奠定基础。工厂和购物中心里的机器人,就活动或工作而言,就像人类机器一样,是人类劳动的替代者。而且IBM预测的智能计算机,更准确地说,是具有人类感觉器官的机器,更接近于“机器人”中“人”的概念,有可能替代人类感觉器官。从像人一样活动或工作的机器,到具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可能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