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3-04-01 瞭望 2023年第14期
◇患者在新疆,医生在杭州。这场跨越5000公里、短短30分钟的手术,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手眼局限,以其提升医疗可及性,特别是增强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的价值,引起社会关注
◇实施这一5G超远程手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其核心软硬件已打破技术壁垒,全部实现自研自产,是当下我国医工信不断交叉融合催化的产物
◇我国5G网络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典型特征在远程手术领域充分展现,成功为手术保驾护航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黄筱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生在杭州为远在新疆的患者实施机器人 5G 超远程手术(2023 年 2月 16 日摄) 受访单位供图
稳坐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梁霄紧盯屏幕、熟练操作着机器人控制台。
作为浙江省肝胆外科机器人手术量之最的纪录保持者,梁霄这次的病人不在目所能及的手术现场,而在5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下称阿拉尔医院)。
这场突破时空限制的机器人5G超远程手术,再次打破远程医疗边界,让几年前停留在概念的前沿医学技术成为现实。
突破手、眼局限的机器人5G远程手术,以其提升医疗可及性,特别是增强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的价值,日益引起关注。
今年1月,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包括机器人5G远程手术等在内的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
可以期待,机器人5G远程手术这一临床技术的创新应用,未来将可能塑造新的医疗格局。
5000公里,零的突破
“手术进展顺利,基本没有延时,我在控制台发出的指令,阿拉尔医院的机器人手臂几乎可以做到同步响应。”梁霄回忆说。
2月16日,梁霄通过国产原研微创手术机器人,在5G网络加持下,为在阿拉尔医院的患者杨女士实施了胆囊切除术。
这是我国机器人5G超远程人体肝胆手术零的突破。
这场划时代手术的推动者是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大布局下,浙大邵逸夫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与阿拉尔医院共建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
蔡秀军极为看重共建这一重任。在他看来,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浙大邵逸夫医院将牵头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辐射至南疆,不单单要通过传统人财物输血+造血的帮扶模式,还希望依托新技术、新平台推进数字化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疆当地乃至“一带一路”沿线的医疗高地。
据了解,自2021年7月启动共建后,至2022年8月,浙大邵逸夫医院已实现管理、专家团队的全面驻点,推进管理、技术和品牌“三平移”。
接受这一机器人5G超远程手术的患者杨女士家住阿拉尔市。一年多前她查出胆结石但无不适症状。手术前一周,杨女士开始出现右上腹疼痛,在阿拉尔医院检查发现系胆囊炎急性发作,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在了解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背后的顶尖医疗资源后,杨女士希望由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生为她手术。
以往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专家前往阿拉尔市手术,需先搭乘8个半小时的中转飞机到塔里木机场,再坐半小时汽车赶到医院。
但胆囊切除术在肝胆外科只是常规手术。“怎样既能避免医生舟车劳顿又能满足患者需要?我们很快想到机器人5G超远程手术方案。”蔡秀军说。
获悉机器人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等情况后,杨女士同意接受机器人5G超远程手术。
经过约半小时行云流水的操作,手术成功。
梁霄表示,这一手术让他看到机器人5G超远程手术可以继续拓展应用边界,并存在往常态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患者在新疆,医生在杭州。这一科技感十足的手术引发网民热议,在网络留下“感叹科技的进步”“这种设备如果用于救灾、野外应急救援、边远山区医疗救助,甚至战场后方,那简直是神器”等评论。
台上30分钟,台下3000天功
短短30分钟的手术,不仅是对医院、医生、技术保障人员和患者等各方勇气的挑战,亦是当下我国医工信不断交叉融合催化的产物。
在其背后,既需要主刀医生丰富的手术经验,还需要包含来自算法、软件、通信、机械、电气、临床和物流等各职能团队的通力协作。
医院自不必说。蔡秀军掌舵的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直深耕微创医学领域,引领微创医学发展。该院是国内最早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医院之一,并获批建设国内唯一一个微创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推动国内医工信交叉融合,打破海外微创器械垄断格局。
医生也是行家里手。从2015年正式开始学习接触机器人手术,梁霄至今保持着浙江省个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肝胆胰手术量的纪录。
此次实施操作的手术机器人尤其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款运用5G实现超远程手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其核心软硬件已打破技术壁垒,全部实现自研自产。
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远程5G手术机器人,其研发团队拥有长达数年的研发实验。
依托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大邵逸夫医院参与了这款国产机器人的研发过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百名各个专科的外科医生参与到超远程5G手术机器人前期的多中心动物实验,梁霄和团队同事也曾多次参与肝胆胰手术的动物实验。
“小到控制台上的座椅角度,大到手柄和机械臂的配合灵活度,临床医生参与医疗设备的研发能够给予工程师最直观、最迫切的改进需求,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通过不断完善细节,逐步打破国外手术机器人的垄断。”梁霄说。
2018年12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主任刘荣主刀,利用5G网络,远程无线操控机器人床旁系统,为50公里外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动物实验室内一只实验猪进行肝小叶切除手术。这是世界首次5G远程外科手术测试。
从实验动物手术到人体手术是一大步跨越,对安全性的要求高出许多,而超远程的遥控手术操作方式无疑又进一步加大了手术风险等级。
“医院首先需要具备5G远程手术的条件,所以我们的技术团队会先去医院测试信号。比如我们在布局云南的时候发现那里山太多,信号质量差。在具备手术条件以后、人体手术之前,我们还会通过动物实验对医生进行培训。”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雨说。
5G通信服务供应商中国电信方面表示,2021年为优先在阿拉尔医院实现5G室外基站覆盖,中国电信新疆阿拉尔分公司将医院通信系统全部上传到“兵团云”,并于次年成功实现医院全院千兆无线网络信号覆盖。
今年2月初,了解到阿拉尔医院可能长期存在远程手术需求,中国电信新疆阿拉尔分公司为医院手术室建设了专属5G手术室,从场所和设备基础上为远程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我国5G网络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典型特征在远程手术领域充分展现,成功为手术保驾护航,也拓宽了5G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边界。”中国电信新疆阿拉尔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保证万一信号中断,现场医生还能接着做,而不是全部仰仗远程医疗。我们这次和浙大邵逸夫医院合作,就是因为阿拉尔医院有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派驻医生,并且派驻医生熟悉我们的机器,都会做机器人手术。万一出现网络信号故障,现场医生就能立即接手继续手术,不让患者承担风险。”刘雨说。
从“盆景”到“风景”仍需闯关
2001年,法国与美国通过海底光缆,完成世界首例远程胆囊切除手术——林德伯格手术,开启了人们对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远程手术的探索。
国内远程机器人手术自2018年开始驶入快车道。
在前述刘荣主刀的全球首次5G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后,2019年刘荣又设计并完成全球首例多点协同5G远程多学科机器人动物实验——两位手术者分别在相距1000公里的苏州和北京,利用5G通信网络远程操控机器人手术机械臂,对实验动物实施胃肠切除和肝切除手术。
2020年9月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牛海涛教授团队在动物实验和模拟时延的基础上,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远程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手术研究,已完成各类泌尿外科复杂远程手术50余例。该研究累计往返手术距离超过14700公里,最远手术距离约1775公里。通过网络切换,该研究在一天内成功为位于不同基层医院的3名患者进行了远程手术。
去年6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宋宁宏院长、杨杰主任团队完成了两台泌尿外科机器人5G超远程手术。
可以说,远程机器人手术正得到越来越多应用。然而目前的机器人5G手术应用还处在“盆景”阶段,从“盆景”到“风景”,机器人5G远程手术常态化开展依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目前刘雨所在团队的手术机器人,其完成的5例超远程手术都属于早期探索性临床试验,5G功能在完成相关注册工作后,才能真正进入市场化应用。
“从去年的江苏南京到新疆克州,再到今年的浙江杭州到新疆阿拉尔,完成这样跨越5000公里的测试后,意味着我们基本具备覆盖全国的远程手术能力,接下来我们还会去东北、海南、西藏测试。”刘雨说。
刘雨表示,国外机器人手术只能在3500米以下海拔运行,他们想验证国产机器人在高原的表现,同时也为未来野外外科机器人网络协同远程手术(复杂手术环境)奠定技术基础。
蔡秀军在阿拉尔医院全程观摩这台远程机器人手术后表示:“机器人5G远程手术可以突破资源配置的时空限制,节约医生和患者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救治效率,极大拓展了远程诊疗的应用边界。”
浙大邵逸夫医院派驻到阿拉尔医院的普外科专家李哲勇谈到,自从2月首例超远程肝胆手术完成后,当地百姓对机器人手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一方面对边疆地区能开展这样的先进技术感到惊奇,更多还是感慨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李哲勇说。
“胆囊手术是比较常规的外科手术。我们会以此为起点,从简单到复杂,谨慎稳妥开展稍微复杂的手术。任何新技术的落地都要遵循学习曲线,需要时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梁霄说。
除了远程手术,手术机器人通过远程还有很多施展空间。蔡秀军举例说,比如可以为边远地区操作台前的医生进行实战带教。我国优质医生资源紧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矛盾,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远程手术不是唯一目的,未来手术机器人更重要的功能是做远程教学示范、远程手术指导,最后才是远程手术。”在刘雨看来,不管是为了与国外手术机器人竞争,还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机器人手术收费方式重置,国产手术机器人仍需继续闯关,用更高品质赢得医生和患者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