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AO的研究 >  正文
AI 挣钱难,科大讯飞有多拼?
发布日期:2022-07-01

来源:Tech星球

  AI 挣钱难,科大讯飞有多拼?

  文| 杨晓鹤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统计,中国共有AI企业1454家,其中能规模化盈利的屈指可数,科大讯飞算是其中一家。

  最新一季的财报显示,科大讯飞Q1实现营收35.06亿元,同比增长40.18%;扣非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7.73%。虽然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增速都不错,但围绕其众多争议却一直不断:超级大脑3.0何以落地、2025年千亿营收目标怎么实现,科大讯飞是不是 AI “画饼侠”?不断走低的净利润,220多的动态市盈率,科大讯飞还有多少泡沫?

  在市场喧嚣的的声音中,我们先来了解下科大讯飞。2019年,科大讯飞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79亿元,坚守20年AI营收达到百亿规模。2020年、2021年营收进一步增长为130.25亿元和183.14亿元。在纯粹AI企业中,百亿营收成绩在国内也是少数两三家之一。

  只是这份成绩,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

  “粤语长语音项目,价格好,有能做的团队私聊”,在某数据标注群中,大家不时发出单子。这其中有人脸采集、自动驾驶采集标注的单子,更多是类似科大讯飞的语音单子。在对方提供的后台中,不同方言、不同语言中语料等待人工审核校对。科大讯飞很多业务都是这么完成。

  AI 并没有那么神奇,也需要人工介入;AI也并非一套算法通吃,很多时候还需要定制化开发。AI商业化也没有那么简单,准确度到90%以上后,每一步前进都非常高难度。

  不同于百度、阿里等大厂企业有主营业务赚钱,科大讯飞的主业就是人工智能语音语义业务。所以尽管AI 产业还没有走向成熟,科大讯飞还是必须依靠 AI 挣钱养家。

  6月30日,科大讯飞发布新一代学习机,6月23日成立汽车科技公司,5月23日发布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Air.....接连不断的动作,都传递出科大讯飞加速商业的信号。

  千亿目标的虚与实

  上市AI 企业亏损会怎样,看看6月30日商汤腰斩的股价就知道了。

  如今,收盘市值1049亿的商汤科技,与科大讯飞的957亿元已经相差无几。其实,科大讯飞的市值也是从一年前的1500亿,跌到今天的千亿线之下。商汤的痛苦,科大讯飞并非没有体会过。

  因此,科大讯飞非常注重商业化成绩。在2021年的4月20日业绩沟通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千亿目标”:按计划到“十四五”末,教育业务要贡献300亿元,医疗、消费者智能硬件和开放平台各自贡献200亿元;汽车业务、运营商、智慧城市3个方向各100亿。

  而在科大讯飞2021年营业收入183亿中,智慧教育营收60.07亿、开放平台和消费者业务营收46.87亿元、智慧城市营收28.51亿元、智慧汽车营收4.49亿元。科大讯飞要在未来4年中,几乎每项业务都要实现5倍的营收增长,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看,智慧教育和教育相关的消费产品,是科大讯飞的主力盘,也是增长较快的领域。不同于其他AI企业的技术范,科大讯飞开发了智能录音笔、翻译笔、智能办公本、AI学习机等等诸多C端产品。其中,学习机是科大讯飞重点布局的赛道,在6月29日,科大讯飞就发布了x3por和q20两款学习机,分别是4999和3199元。

  尽管 AI学习机的发展还处在萌芽期,科大讯飞已经形成了高端讯飞 T10(6899元),中端x3por和q20,以及低端讯飞 A10(2000元以下)系列的完整布局。科大讯飞是AI时代的步步高/小霸王,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实际上,科大讯飞对学习机等C端品类,也寄托了未来百亿的营收期待。从销售成绩,T10等高端产品是销售量第一,中低端则面临百度、希沃的竞争。其中,今年的黑马希沃在4000元档稳固了销量,百度则打出了性价比的招牌,小度G16和 S16等,成为京东价格2000元以下学习机销量第一。低端则打不过老牌厂商京东方roe小课屏,小霸王读书郎等。

  当然,除了AI学习机系列外,科大讯飞还有翻译机、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智能助听器、讯飞会议耳机、智能鼠标系列七大领域AI硬件产品。资本市场也在严密观察科大讯飞在C端市场的销量,在今年618电商大战中,科大讯飞也在多项获得销售冠军,销售额同比增长40%,股价也应声上涨。

  这些产品中,有些是科大讯飞将终身免费转写能力植入其中,比如智能办公本Air 2799元起,就包含这一能力。这也是知道自己与苹果、华为的硬件产品相比不占优势,所以打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只是,这种打法也让科大讯飞失去了按需付费的软件服务营收。

  从行业趋势看,科大讯飞另一具有前景的领域是智慧汽车。

  6月23日,注资1亿元,科大讯飞成立汽车科技公司。此前,科大讯飞已面向汽车厂商推出飞鱼智能助理、飞鱼OS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其2021年年报显示,累计交付车型1200余款,汽车前装累计搭载量逾3900万套。上千万的装车量,带来的智慧汽车业务板块业务营收仅为4.49亿元,虽然同比增长38.92%的增速还可以。

  其实在汽车语音交互领域,科大讯飞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是战胜国际头部智能语音企业Nuancede。科大讯飞业务也从SDK升级到飞鱼OS等产品化服务。但仍需要植入到智能座舱产品中,无法作为独立服务输出,所以百亿营收需要在目前基础上增长25倍,依然很难。

  在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领域,二者都是大客单价的采购模式商单。这块预计能稳定但不能爆发式增长。所以综合来看,科大讯飞千亿营收目标下的各项业务,都面临不小得竞争与增长压力。

  技术、市场还是政策红利?

  科大讯飞做消费者产品,做AI方案输出,也承接政府业务,反映出AI企业赚钱艰难,To C、To B、To G业务三条腿走路,哪有钱就去哪里做。

  最早科大讯飞是To B业务为主。2000年,科大讯飞开始与联想合作,模式基于科大讯飞为联想“天禧”电脑提供语音合成技术支持,联想则每台电台给科大讯飞补贴1元钱。

  进入移动时代后,科大讯飞也是非常焦虑,推出了一些To C 业务。讯飞输入法是弱于搜狗输入法和百度输入法的第三名玩家,讯飞语点则遗憾没能成为中国版Siri。

  AI 软件产品难以突围后,科大讯飞又开始做录音笔和学习机等软硬件结合产品。2019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表示,科大讯飞硬件产品将围绕办公系列、家庭场景、车载和玩具三个大方向推出,不会轻易随便拓展到一个不相关的领域。但此后才明白,不相关的教育领域,才是科大讯飞的重要根据地。

  一直以来,得益于科大讯飞在政府市场有优势,这给了科大讯飞很多变通的思路。比如翻译机消费市场难以扩张,走政府采购也是个不错的路子。“翻译机成本1000,可以卖3000元”,一位与科大讯飞竞争的友商告诉Tech星球。当然,科大讯飞也并非故意卖贵。“它支持藏语、维语等特殊语种,这些语料都需要有资质才能拿到。”而且涉及到这些领域,前文提到的人工校准平台还会介入。这种能力是一些互联网大厂难以做到的服务。

  而且,凭借这套CBG融合的模式,科大讯飞相比百度等不一定先进的AI能力,也能走出自己的规模化商业化路径。

  当然,这套模式也并非没有弊端,有时候内部也会出现打架的情况。一位内部员工告诉Tech星球:在扫读笔这个品类里,有内部事业部直接做消费产品,能卖到上千元;但是公司里还有其他团队,售卖扫读笔核心的技术方案,一套只需要几十元。这样,很多合作商买了科大讯飞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做出价格更低的产品,与自己的产品形成竞争。由于内部分属不同的业绩KPI,所以也没有人会照顾到对方。

  对于科大讯飞来说,也许做大营收才是首要任务,内耗造成的减损被忽略。

  外加投资收益减损,造成2022年一季度,科大讯飞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下滑20.57%。当然,扣非净利润却是1.46亿元,同比增长37.73%,因为仅一季度就获得1.66亿元的政府补助。

  依赖政府补贴、利润减少,这也让科大讯飞难以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尤其2021年,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38.49%,2008年-2021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约为46.2%,都属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些数据也让很多人认为科大讯飞寅吃卯粮,未来会受到长期累积下来的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摊销费用的影响。

  研发投入占比不高,导致技术产品并不绝对领先,为了财报却不得以优先加强营收,因此净利润会更加依赖政府财政的补贴,科大讯飞仿佛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很多人认为AI产业积累到一定阶段,会有一个突然爆发的时机,可从小巨头科大讯飞的发展成效看,非线性增长的趋势看不到,螺旋上升才是其本质。

  小众市场难突破天花板?

  20年前,在安徽合肥的中科大校园里,18个学生创建了今天的科大讯飞。从语音技术出发,创始人刘庆峰与导师王仁华决定“下海”,以300万元人民币注册了科大讯飞的前身——硅谷天音。

  这也为科大讯飞框定了技术业务路线——智能语音语义。客观说,这个领域一直难以找到大规模商业化场景。

  启发科大讯飞做智能硬件,其实还有件意外的事情。最早清华大学团队分音塔科技研发的准儿翻译机还未正式面世时,就引起了科大讯飞对这款产品的兴趣。于是邀请了对方来参加科大讯飞的创业大赛,期间为了参赛上交了产品设计图等资料,后来分音塔科技并未在这次比赛中获得投资,科大讯飞却在后续发布了翻译机。

  此后,科大讯飞在诸多智能硬件领域跟进,在学习机、AI办公产品等领域都取得成功。当然也不是全部后发致胜,在儿童手表领域,产品本身对语音交互比较看重,但由于进场时间比较晚,与小天才等垂直这一领域的玩家,也缺乏持久竞争的决心,导致在这一领域没有成功。

  委实,这些小众领域的市场规模也并没有多大。只是在小众市场如果不能所向披靡,在服务大客户时,多少也会遇到阻碍。

  对于科大讯飞来说 ,类似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大家电企业,具有急迫的智能化转型需求,并且本身缺乏智能化能力,是科大讯飞不可多得的合作对象。目前这些企业目前都是科大讯飞的合作伙伴,但这些客户的要求高,需求变动多,难以拿下整块大单。应该说,相对G和C端市场,To B成体系输出服务,还是科大讯飞相对较弱的环节。

  当然也需意识到,科大讯飞成立已经有20年,但智能语音为代表的AI产业,实际刚刚走过七八年时间。在很多人工智能商业还不能落地之际,科大讯飞作为AI第一股也备受市场关注,市值一直在千亿附近徘徊,大有成为“科技茅台”的架势。

  只不过难以掩盖的争议声音,也让很多人思考科大讯飞的真实公允市场价值是多少,这要从其所在的智能语音市场天花板以及所占比例看。

AI 挣钱难,科大讯飞有多拼?

  根据智东西的数据显示,包括智慧生活、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智能语音市场总额接近5000亿元,这并未包括智能电信的数千亿市场投资。而在国内智能语音整体市场份额中,科大讯以44.2%的市场占有率夺得第一。

  但这个市场规模其实有不少水分,以智能家居市场看,智能语音的控制中枢身份不够绝对,硬件本身可能还是消费价值主体。而以市值价值看,Nuance全球市场占有率是科大讯飞的5倍,前者曾传微软要以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科大讯飞如今市值已经逼近Nuance。

  所以,相比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领域,智能语音市场可能天花板并不足够高,泡沫却不低。

  幸运的是,市场已经不打价格战了。在2019年前后,百度和阿里打完了智能音箱最后的价格战后,现在大家都没有入口之争了。“20-50块的芯片模组,还是几块钱的语音SDK,大家都在一分分的赚。”

  科大讯飞也深知行情如此,只是它更需要千亿营收的目标,聚集更多的目光。

AI 挣钱难,科大讯飞有多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