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3月2日电题:中国大学党史课“激荡”5G时代
新华社记者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新一轮党史教育正在全国开展。
高校是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数量庞大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国高校借助5G、VR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让师生置身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党史课日益立体、鲜活,赢得学生广泛欢迎。
“科技范儿”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体验“重走长征路”VR党史课程。 受访者供图
头戴VR眼镜,视线前方飞雪漫天,背后则是悬崖万丈,老班长提醒别掉队的声音时不时出现在耳边。
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中,这节名为《重走长征路》的党史教育课,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篇章“跃然眼前”。
“在虚拟现实场景中,我穿越到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刻。”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杨文倩说。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改变中国高校的党史教育。除了PPT讲解、视频教学之外,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在党史教育中正尝试更为前沿的5G+VR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才林表示,通过5G+VR技术模拟物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学生们“回到了从前”,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
19岁的黄颖是苏州大学统计学专业大二学生,日常学习中多与数字打交道。然而,专业课之外,她同样喜欢到学校的“智慧教室”上思政课,听老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除了书本知识讲授外,老师还会挑选一些党史相关的视频播放,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我们有疑问,可以随时用手机发弹幕,大家一起讨论,老师还能及时答疑、点评,非常有趣。”黄颖说。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慧平表示,新时代、新技术,特别是更年轻的学生,对传统党史教育带来了不小挑战,创新势在必行。
“我们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党史兴趣依然浓厚,但他们渴望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灵活,满足他们对画面感、互动性的需求。”她说。
此外,不少中国高校还尝试与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合作,以新颖的视角、有感染力的画面,吸引很多学生观看。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斌认为,对于“90后”“00后”学生来说,新技术辅助的党史教育,更有亲和力、更有沉浸感,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网红课”
南京大学师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些思想理论教育常因“形式古板”而对青年群体缺乏吸引力。如何激发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学子的学习热情,让党史教育的热潮在青年群体中充分涌流,成为党史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周瑞瑞表示,近年来国家和高校对党史教育明显更加重视,老师们也纷纷借助新技术手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党史课更加深入浅出、立体鲜活,一些党史课甚至成为学生们抢着上的“网红课”。
“现在党史课上座率很高,而且学生们对课程充满了兴趣,讨论热烈,甚至在翻转课堂中自己讲课,非常精彩。”周瑞瑞说。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孔柳淋说,这些年,全校范围内学党史的氛围日益浓厚,不少理工科学生也常来旁听,学院的一些硕士生、博士生甚至还会被其他院系邀请去讲党课。
“我说得是不是太快了?”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薇,在采访中谈及党史内容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很享受学党史的过程,看中国共产党这个‘最牛创业团队’一步步壮大的过程,感觉热血澎湃。”
今年25岁的张艳艳,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她告诉记者,对于她们这代“网络原住民”来说,充满“科技感”的党史课让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很多党史、思政课都座无虚席。
天津大学教师在党史课上绘出四渡赤水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知来路、辨是非、担使命”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学好党史,有助于他们知来路、辨是非、担使命。”林慧平说。
2016年,孔柳淋刚上大学时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长征宣讲,阅读了大量有关长征的史料。
“以前虽然对长征有所了解,但是艰辛的细节我并不十分清楚。通过这次宣讲,我真切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私。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说。
党史学习还有助于大学生在信息时代“拨云见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个别对戍边英雄的诋毁言论,我和身边的同学很快判断这是不负责任的谣言。有了历史思维,即便恶意言论披上‘高级黑’的外衣,它也无处遁形。”王薇说。
在周瑞瑞看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项项历史成就,学好党史有助于让青年学生认识家、国变化背后的原因,将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情感共鸣。
“通过学习党史,让我深深感受到,正是有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国家今天的辉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张浩然说,未来一定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记者陆华东、赵旭、白佳丽、徐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