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官方宣称5G基站的覆盖半径在250米~300米,有网友也对5G基站的实际覆盖范围进行了实地测试,得出了结论是在较空旷的320米半径范围内5G手机和5G基站可以相互通信。
一个4G基站的覆盖半径是1~3公里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个4G基站的覆盖范围,需要4~8个5G基站来覆盖。
2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5-10公里;3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2-5公里;4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1-3公里;5G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100-300米;
为什么从1G到5G,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覆盖半径也越来越短?
我们都知道手机基站无线通讯是以电磁波为载体,来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不同的频率的电磁波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特性以及应用场景。
无线电波和光波都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波长越短,电磁波就越是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的能力也就越差。5G所使用的是毫米波,穿透障碍物所产生的能力消耗会使得传输距离变短,那么单个基站信号覆盖的范围就越小,想要确保信号有效的覆盖,基站的数量就要增加。
频率越高能使用的频率资源也就越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这就好比车道越多,可以经过的车辆也就越多,相同时间内传输的资源也就越多。
30GHz以上有丰富的频谱资源,按照换算关系,1GHz=1000MHz,1MHz=1000kHz,毫米波的频谱资源是数量级的提升。所以毫米波能够带来更高的接入用户数、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时延。
在移动通信初期一方面受限于技术,另一方面受限于成本,所以没有采用毫米波来进行通信,这样基站可以获得更大的覆盖范围。随着1G、2G、3G、4G、5G的发展,使用的电波频率越来越高。频率资源越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
1G时代大哥大需要很长的天线,2G时代的手机也有突出来的天线,而现在的手机已经完全看不到天线的存在,并不是天线没有了,而是天线变小了。手机通信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所需要的天线也就越短。5G时代毫米波通信,天线也可以变成毫米级,这样就表示手机里可以塞很多根的天线来保证传输的稳定性。
实际上不管是2G、3G还是4G时代,毫米波一直都存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毫米波在过去主要用途还是卫星通信、雷达和一些军事用途。调过卫星电视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卫星大锅必须瞄准卫星的方向,哪怕稍微歪一点,都会影响信号质量。
凡事都有利就会有弊,5G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率、更高的用户接入数、更低的时延。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大幅缩短了、覆盖能力大幅减弱了。那么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就会大大超过4G。
如此密集的5G基站该如何布局?
4G基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基本已经做到了500米一个,而某些城市的中心区域,已经达到了200~300米一个,甚至有些区域已经达到了100米一个的程度。
5G在城市中心区域大概每200~300米就需要建1个5G基站,这个和4G所需要的基站相当。但由于5G信号的穿透力大幅减弱,在人群分布密集的写字楼、居民区、商业区域,还需要建设更为密集的5G室内基站。在现有建筑格局下,某些区域可能没有足够的面积去建造信号塔,所以将来会出现很多“微缩版”的5G基站。
楼顶的通风管道、小区的路灯、小区各种指示牌都有可能是一个“微缩”的基站。甚至于草坪里一块不起眼的爱护花草的指示牌都有可能是经过伪装的基站。
基站小,功率低了,但每个人的通信质量得到了保障。而采用一个大基站,离得近信号好,离得远信号弱。